文化
  • 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声香

    《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是一部打开宋代日常的“生活百科”。它以“烟火气”为笔触,将学术考据化作通俗叙事,聚焦晨昏四时、衣食住行、雅俗共赏三大维度,把宋朝人的生活美学凝练为可触摸的历史切片。在内容上,晨昏四时呈现岁时节令仪式感,如元旦、清明、七夕、中

  • 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

    《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以史前玉器为钥,打开距今9000年至4000年的古国时代密码库。书中收录450余件玉器,揭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基因早在玉器流通网络中就已萌芽,红山、凌家滩、陶寺、良渚等文化的玉器暗含文明互动。本书是沉浸式文明探源手册,以“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本文介绍了卡伦·霍尼1937年出版的心理学著作《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该书在短视频时代仍备受关注,豆瓣评分8.7,被20万读者标记为「当代必读书」。霍尼以「文化决定论」颠覆弗洛伊德的性本能学说,指出神经症是时代文化的产物,当代人的种种病态行为都是应对深层焦虑

  • 告别圆舞曲

    《告别圆舞曲》是米兰·昆德拉创作于苏联入侵布拉格时期的文学杰作。作品以五个昼夜为框架,抛出“人配在地球上生存吗”的终极问题,揭示人类在各方面的荒诞性。小说以温泉疗养院为舞台,八位主角依次登场,毒药流转、误诊等偶然事件主宰命运,同时潜藏着政治隐喻。书中

  • 希姆莱兄弟: 一个德国家庭的故事

    《希姆莱兄弟:一个家族的堕落密码,如何撕开纳粹的黑暗心脏?》由卡特琳·希姆莱凭借1200余份未公开资料,从独特视角还原了希姆莱三兄弟的不同人生。海因里希从病弱少年成长为屠杀600万犹太人的恶魔,在养鸡场时的育种思维延续到“生命之泉”计划,还将完美主义用于打造

  • 中國字體設計人:一字一生: 一字一生

    《一字一匠心:揭开中国字体设计背后的千年魂魄》介绍了《中國字體設計人:一字一生》一书。该书耗时八年创作,以十二位字体设计师的经历,展现中国文字从工业革命到数字时代的百年沉浮。书中核心思想强调文字与人、时代的关联,通过“宋仿黑楷”诞生反映时代镜像,记录

  • 饮食之道: 餐桌上的文化人类学

    《饮食之道:餐桌上的文化人类学》由历史学家班哲明·乌尔加夫特与人类学家梅莉·怀特所著,荣获詹姆斯·比尔德奖,以独特视角揭示人类饮食与文明演进的关系。书中指出,我们日常食用的草莓等食材,是人类干预自然的结果,在超市选购便是与文明史对话。全书以“驯化 - 迁

  • 母乳主义: 母乳喂养的兴起和被忽视的女性选择

    《母乳主义》是一部具有女性觉醒意义的书。多伦多大学教授考特妮·琼格经12年研究揭示,母乳喂养已异化为意识形态战场。公共卫生政策将母乳神话,尽管约15%女性有哺乳功能障碍,却让母亲们在涨奶疼痛与职场歧视中受苦。该书从三重维度解构哺乳迷思,涵盖历史嬗变、血色哺

  •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 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

    本文围绕《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展开,探讨书法经典标准的撕裂问题。白谦慎教授通过对比吴昌硕匾额与“娟娟发屋”书写,揭示中国书法史的认知裂隙。清代碑学运动重构了“经典”生成机制,使刑徒砖、墓志铭等完成从“工匠残迹”到“艺术典范”的转变,本质是文化精英对历

  • 成语里的中国(上/下册)

    《成语里的中国》是一部能让人解码五千年文明密码的著作,正掀起文化认知革命。该书视角颠覆,作者以“语言是文明的基因库”为理念,通过100个成语构建时空隧道,独创“文明解剖学”研究法,全方位呈现中国文化经络。全书按时间分为四个单元,解读众多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 仰观楚辞:离骚·九歌

    《仰观楚辞:离骚·九歌》以屈原《离骚》《九歌》为核心,带读者触摸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屈原独创“香草美人”意象体系,将政治理想与自然意象融合,开创“托物言志”审美传统。《离骚》以自传体展开身世、求索、抉择三重叙事;《九歌》是十一篇祭祀乐章,包含天地神

  • 北魏平城时代

    《从草原到中原:解码〈北魏平城时代〉里的民族融合密码》对《北魏平城时代(修订本)》进行解读。这部史学经典以平城为切入点,展现了公元四至五世纪游牧与农耕文明碰撞下的民族大融合,揭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密码。书中以“离散部落—皇权建构—制度创新—文化转

  • 上海格调: 胡展奋随笔精选集

    《上海格调》是胡展奋的散文随笔精选集,以犀利笔触构建魔都文化动态图谱,解构上海“既市井又摩登,既传统又叛逆”的城市性格,是“用市民语言书写的城市文明观察录”。内容涵盖多个方面:一是“舌尖上的魔都密码”,以饮食破译城市基因;二是“弄堂褶皱里的众生相”,

  • 多谢不阅

    本文以克罗地亚裔荷兰作家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的《多谢不阅》为核心,剖析全球出版业现状,揭示“文学已死”真相。书中指出,文学市场表面繁荣,实则精神贫瘠,评判标准被流量、资本等瓦解,出版商热衷于包装非文学作品。作者借流亡者视角,揭露西方文学市场伪善,其

  • 乾隆制造: 隐藏在盛世下的崩塌

    《乾隆制造:隐藏在盛世下的崩塌》以乾隆二十五年“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天象为切入点,揭示康乾盛世表象下的诸多危机。书中将天文异象、自然灾害与政治决策相联系,展现封建帝国“天人感应”背后的权力运作。内容涵盖多方面:一是剖析盛世,如《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隐喻

  • 《论语》共读

    《与孔子对话三千年:共读如何让千年智慧照进现实》介绍了《论语》共读一书,展现其独特价值。该书以“共读”为核心,构建“注疏 - 翻译 - 解说”三维解读体系,融合历代名家注解与当代语境。在内容上有诸多革新:注疏采用“双轨注释法”,让汉字成为了解先秦社会

  • 虎变: 晋国大族的兴衰

    《虎变:晋国大族的兴衰》以晋国卿族政治为切入点,展现春秋权力博弈史。作者刘勋提出“虎变”哲学,揭示卿族化家为国的历史突变,指出晋国称霸与分裂源于同一逻辑。书中核心命题围绕权力制衡、制度创新及地理宿命展开。内容架构分为编年叙事轴,展示献公、文公等时期权

  • 海洋与文明:英国

    《从吃水线仰望文明:解码〈海洋与文明〉中的航海史诗与人类命运》对《海洋与文明》一书进行了解读。该书以“吃水线视角”重构人类文明进程,提出“海洋是最古老的全球化高速公路”这一颠覆性命题,通过诸多航海事例展现人类借海洋进行物质、文化和技术交流,推动文明演

  • 广州沧桑录(1911-1949)

    《广州沧桑录(1911 - 1949)》是首部系统梳理广州民国史的地情百科全书,被学界誉为“岭南版《清明上河图》”。作者冯沛祖深耕广州史地研究三十余年,以严谨细腻的笔触编织“城市生命史”。书中内容丰富,涵盖多个方面:一是破茧成蝶的城建史诗,如拆城墙、濠渠整治等;

  • DK了不起的艺术思维

    《DK了不起的艺术思维》是浙江教育出版社2024年出版的书籍,豆瓣评分9.7。它用83位艺术大师故事、120件传世之作解析和17000年文明长卷,搭建起贯通古今的思维桥梁。书中颠覆传统艺术教育模式,将不同时代艺术并置,揭示艺术思维是人类观察与表达的语言。该书从四个维度解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