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云南地理食志 米线

    本文围绕《云南地理食志 米线》展开,揭示米线背后的云南密码。该书以米线为切入点,展现云南25个民族的饮食智慧,诠释“食俗即史书”。从时空维度看,在地理上,将云南划分为三大米线流域,构建出味觉地图;工艺上,用显微视角还原传统工艺,还有“米线含水率公式”;文

  • 走出非洲

    《在非洲的星空下觉醒:重读凯伦·布里克森的〈走出非洲〉》介绍了这部经典作品。《走出非洲》是凯伦用 17 年非洲生活写成的自传体小说,被赞为“非洲文学的《圣经》”。它描绘了凯伦在肯尼亚经营咖啡农场的经历,有丰收的喜悦,也因蝗灾、火灾等遭遇困境。书中刻画了诸

  • 忘机随笔 卷三·卷四

    《忘机随笔 卷三·卷四》是当代文人笔记的集大成之作,是作者沉淀六十载的“人间观察笔记”。它以独特“亦抄亦创”体例、文白夹杂书写,超越单纯掌故辑录,成立体文明切片。内容包罗万象,在古今人物解构中“以食观史”,于风俗掌故里时空对话、跨学科解读,还对文史碎片

  • 忘机随笔 卷一·卷二

    《〈忘机随笔 卷一·卷二〉: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栖居指南》介绍这部被时代遗忘的作品。1993年出版的它,如今成为都市人抗焦虑的精神武器,是隐士型学者在世纪之交的思想独白,能治愈现代社会浮躁病。书中作者以“坐忘”贯穿三千年文明,提出“三重解缚论”,构建精神修行

  • 故宫日历·2025年

    202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与乙巳蛇年相逢,《故宫日历·2025年》以“金蛇腾万里 百载正风华”为主题,延续16年文化坚守。该书有三重叙事:生肖密码中,31件蛇文物展现东方哲学;百年叙事里,10 - 12月篇章呈现故宫蜕变与文物保护史;美学革命上,音频、香味与AR技术让

  • 许三观卖血记

    文章围绕余华《许三观卖血记》展开解读,剖析其蕴含的人性光辉与文学价值。首先,小说以江南小城为背景,通过许三观十二次卖血经历构建苦难美学,将个体命运与集体记忆相连,展现生命韧性。其次,梳理许三观不同时期的卖血轨迹:50年代首卖血开启家庭生活并埋下危机;60

  • 文学回忆录(1989-1994): 1989—1994

    文章围绕木心在纽约开讲文学史展开,介绍《文学回忆录(1989 - 1994)》,阐述其价值与意义。1989 年起,木心在纽约皇后区客厅给中国艺术家授课,这场无教室课本的「荒诞小说」般课堂最终凝结成书。木心以「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定调。书中

  • 塞尚:形式的果核

    《塞尚:形式的果核》以塞尚生平与创作为线索,是艺术革新与形式探索的精神对话。塞尚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他摒弃三维透视法则,将画面压缩为二维平面,通过几何化色块与结构赋予作品“自立自生的生命”,追求“形式的果核”,催生了现代艺术流派。本书序章以“艺术

  • 中西文化交流史

    《中西文化交流史》是学者沈福伟耗时数十年完成的著作,以47.3万字展现了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书中大量引用考古实物、文献典籍,搭配珍贵图片和历史线路图,以全球史观梳理文化互动逻辑,揭示人类文明飞跃源于不同文化相遇激荡。该书从四重维度破

  • 中华文明史(共4册)

    《中华文明史》由北大三十余位学者耗时十年联袂执笔,以“文明史既是创造史,也是演进史”为轴心,从三重维度解码中华文明生命力。全书共四卷:第一卷“文明晨曦”,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揭示考古材料与文献碰撞的惊人解释力;第二卷“制度奠基”,聚焦秦汉魏晋南北

  • 教化: 古希腊的成人之道

    本文围绕维尔纳·耶格尔的《教化》,探寻古希腊精神密码。书中将“教化”阐释为古希腊人塑造灵魂的终极艺术,耶格尔把散落文化基因编织成精神谱系,这种“塑造完整人格”的理想仍能触动现代人。书中分三卷展现不同时代的教化特点:英雄时代,阿基琉斯、奥德修斯体现德性

  • Diminished Faculties: A Political Phenomenology of Impairment

    《Diminished Faculties: A Political Phenomenology of Impairment》由乔纳森·斯特恩所著,是一部颠覆认知的政治现象学著作。作者以自身甲状腺癌治疗致声带麻痹为思想切口,突破传统医学对“损伤”的狭隘定义,指出损伤是权力、技术与主体性交织的战场,人们能借“不完

  • The Audible Past: Cultural Origins of Sound Reproduction

    《可听的过去:声音复制的文化起源》豆瓣评分9.1,是一部声音技术与文化史,回答了人类痴迷“复制声音”的问题。书中揭示声音复制技术并非“中立”,而是权力、欲望与想象的载体。核心思想围绕声音复制的三重悖论展开。一是技术神话,留声机发明初衷为商业文书存档,早期

  • 返归未来: 银幕上的历史与社会

    《返归未来:银幕上的历史与社会》是戴锦华与王炎七次思想交锋的对话集,以电影为棱镜反映20世纪历史。书中揭示电影不仅是娱乐,更是权力、记忆与意识形态的战场。在三重历史叙事方面,剖析主旋律电影和好莱坞影片对历史的重构与遮蔽;以《窃听风暴》为例阐释记忆的政治

  • 國醫典藏影印系列——黄帝内經太素

    文章围绕《黄帝内经太素》展开介绍,展现其独特价值。它是“最接近《内经》原貌的活化石”,唐代杨上善编撰的原始分类本以影印形式复刻,开创中医典籍分类研究先河,注释直指医理本义。全书三十卷(现存二十三卷)重构中医理论框架,包括天人合一观、脏腑经络论、疾病诊

  • 石涛(大家·丹青)

    《石涛(大家·丹青)》是浙江摄影出版社2019年推出的聚焦石涛的权威力作。本书以石涛晚年扬州十年为切片,透过五重棱镜剖析其创作密码,还引入西方方法揭示其超越时代的现代性内核。石涛本名朱若极,作为明宗室遗孤,身份撕裂贯穿其创作生涯。他云游悟道,独创“截取法

  • 大分离: 新旧大陆的命运

    《大分离:新旧大陆的命运》展现了一场跨越16500年的文明对照实验。作者彼得·沃森以多学科知识编织出新旧大陆文明殊途发展图景,自美洲先民与旧大陆分离,至1492年二者重新连接。书中提出地理环境与资源是文明基因编辑器,造就了新旧大陆不同文明形态。内容从命运分岔、

  • 殖民时代的拉丁美洲(第二版)

    《殖民时代的拉丁美洲(第二版)》是一部颠覆殖民史观的学术力作,豆瓣评分8.0,被誉为“21世纪拉美史研究的罗盘”。本书从三重镜鉴重构殖民史:以墨西哥波托西银矿为例,展现白银洪流中美洲文明坍塌;揭示传教士“神圣地理替代术”及巴西黑奴的隐秘信仰;重现非洲黑奴在

  • China's Social Insuranc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 Global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hina\'s Social Insuranc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 Global Historical Perspective》于2015年由Brill出版,将中国社保体系置于世界文明中研究,打破西方对“福利国家”的话语权垄断。作者从时间、空间、文化基因三重视角重构历史,剖析1949年关键节点改写全球社

  • From Policemen to Revolutionaries: A Sikh Diaspora in Global Shanghai, 1885-1945

    本文围绕《From Policemen to Revolutionaries》展开,讲述上海锡克移民从巡捕到革命者的百年历程:1. 核心叙事:1885 - 1919年,英国殖民者将锡克青年训练成巡捕维持上海租界治安,他们是殖民工具和歧视受害者;1920 - 1937年,随着上海锡克寺庙建立,离散群体构建精神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