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漫步神保町: 日本旧书街通史

    《漫步神保町:日本旧书街通史》由鹿岛茂教授所著,解码了东京百年书街神保町的传奇。神保町不足 0.5 平方公里,有 187 家旧书店,是爱书人的圣地和日本近代思想革命策源地。本书呈现了神保町不同时期的发展:明治维新后形成旧书流通体系;大正时期文人在此活跃,岩波书

  • 中国人的神神鬼鬼

    《中国人的神神鬼鬼》是湖南文艺出版社2024年推出的新作,值得一读再读。作者张一南将古籍神鬼叙事与当代多学科视角结合,揭示神鬼故事背后农耕社会的道德焦虑与礼教下的欲望突围。全书以四大民间传说为经、文人笔记为纬,重读牛郎织女故事暗喻阶层流动,祛魅白蛇传反映

  • 爱欲之死

    本文围绕韩炳哲的《爱欲之死》展开多方面解读。核心观点是当代社会爱欲已死,根源在于“他者”消失,数字资本主义使消费、效率与完美主义盛行,让个体成为“消费者”,丧失接纳他者异质性能力,爱情沦为“积极社会”牺牲品。内容剖析了爱欲消亡的五重病理,如消费主义消

  • 看不见的孩子: 一座美国城市中的贫困、生存与希望

    《看不见的孩子》于2023年中文版问世后获「文津图书奖」,作者安德里亚·埃利奥特以八年追踪,让非裔少女达萨妮的成长揭露美国社会问题。这部作品有独特价值,作者兼具记者敏感与学者功底,用“浸入式写作”使内容有戏剧冲击力,围绕达萨妮一家展开,包括在收容所的挣扎

  • 经典中医启蒙

    本文围绕李辛医师的《经典中医启蒙》展开介绍。这并非普通养生读物,它以12组经典概念构建“精神 - 能量 - 形体”三元认知体系,引导读者重新审视健康本质。内容涵盖五重维度:生命本体论阐述生命是能量场及能量转化逻辑;心神运作论互参东西方学说解读心灵密码;时空节

  • 中国龙的发明: 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寻龙启示录:一部颠覆认知的“中国龙”精神漂流史》介绍了施爱东教授的《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书中揭示“中国龙”概念是近代中西文明碰撞产物,利玛窦将龙译为“dragon”,引发后来文化论战。作者借助域外图像档案,还原龙从“天家禁脔”到“全

  • 中国梦境: 公元前300年—公元800年

    《千年梦境的解码者:一部颠覆西方心理学范式的东方启示录》介绍了汉学泰斗康儒博教授十年心血之作《中国梦境》。该书荣获列文森奖与儒莲奖,打破西方心理学将梦视为潜意识投射的定式,揭示中国古代将梦境视为“天人感应的神圣通道”,形成独特释梦体系。书中以商代甲骨

  • 汴京客

    《与七位北宋文豪隔空对谈:困厄中如何活出生命的光彩——景步航中的古今灵魂共振》对《汴京客》进行了多维度介绍。该书以北宋汴京为舞台,聚焦李煜、柳永等七位文坛巨擘,用细腻笔触挖掘他们在人生至暗时刻的挣扎与觉醒,其困境与当代人的焦虑形成情感共振。书

  • 看不见的中东: 深入日常生活的中东之旅

    《看不见的中东:深入日常生活的中东之旅》解构中东刻板印象,还原真实中东。西方镜头常聚焦战火与极端主义,使中东沦为政治博弈符号,而该书作者姚璐旅居三年,用200多个微观场景,揭示战火不是生活休止符,文明在废墟中生长。书中从五重维度解码中东:“罩袍与口红”展

  • 红豆生南国,王维最相思

    《红豆生南国,王维最相思》由“知识放映室”与北册出版社打造,豆瓣评分9.2分,被誉为“纸本敦煌壁画”。全书以“红豆”串联王维一生,封面结合非遗工艺,带来独特阅读体验。本书从五重维度解构王维生命密码:视觉上,87幅插画经故宫团队监制;文学上,解析“红豆”隐喻

  • 博物馆的诞生: 历史、理论与政治

    《博物馆的诞生:历史、理论与政治》豆瓣评分9.1,它犹如手术刀,剖开18 - 19世纪欧洲博物馆表象,揭示知识与权力的交织。书中,本尼特提出“展览政治学”概念,指出古希腊雕塑迁移、卢浮宫开放背后的政治隐喻,以及早期参观者受导览路线“编程”、博物馆守则与殖民叙事

  • 蛋先生的学术生存

    施爱东教授的《蛋先生的学术生存》以独特视角揭示学术行业生存法则,具有深刻的当代价值。这部“社会生态志”将镜头转向学术金字塔基座的学者。作者自喻“厚实的蛋”,诠释学者在师承壁垒和考核机制中的生存困境。书中解构学术神话,指出学术江湖存在师承、成果、身份三

  • 中外服装史

    本文围绕《中外服装史》,解码人类衣冠密码,重构文明肌理。全书以时间为经、地域文明为纬,利用考古实物、文献典籍和案例,构建起5000年人类服饰演变史,其“双螺旋结构”实现了东西方服装美学对话。内容架构上,溯源篇解析早期服饰巫术信仰功能,展现制度性对话;盛世

  • 金枝: 巫术与宗教之研究

    《金枝》由詹姆斯·乔治·弗雷泽耗时五年写就,是“现代人类学奠基之作”,豆瓣评分常年9.0 。开篇以古罗马内米湖畔祭司继任仪式为引,探索人类精神世界。书中介绍了巫术法则,如交感、模仿巫术和禁忌体系,还阐述人类从巫术到宗教再到科学的认知进化轨迹。书中名句富有

  • 漫邮记: 中国文化之美

    《漫邮记:中国文化之美》是诗人谭夏阳历时十四年的文化巨献,豆瓣评分 9.2。该书以新中国成立以来 300 余枚珍稀邮票为载体,突破传统集邮指南框架,将六大文化符号融入其中。书中精妙诠释“国家名片”,指出邮票是流动的美术馆,承载着文化传承与智慧。六大主题分别揭秘

  • 无尽的盛宴: 饮宴人类学与考古学

    《无尽的盛宴:饮宴人类学与考古学》是一部重写人类文明史的奇书,以跨学科视角剖析38个古代文明的饮宴遗存,揭示宴席是古代社会运转核心。其从多方面展现饮宴奥秘:饮宴运作有三重镜像,一是波斯“国王餐桌”制度实现资源再分配;二是商代青铜器体现身份编码;三是蒙古

  • 法律的悖论

    罗翔教授新作《法律的悖论》以14个真实案例展开关于法律本质的哲学思辨。核心思想上,指出法律具有不完美性与进化性,面临秩序与自由的永恒角力,这些悖论是维持社会平衡的关键。内容上,“贺某奎基因编辑案”揭示法律面对科技的两难;正当防卫案例体现正义天平的摇摆。

  • 故事法则

    《故事法则》以生物学视角解构民间故事,是一部颠覆认知的“故事基因图谱”。书中提出“生命树模型”,指出故事“结构守恒与形态流变”的特性是民间文学生机勃勃的奥秘。内容涵盖三大板块。一是功能模块拓扑学,提炼核心功能模块、推导叙事语法公式、验证功能可移植性;

  • 遥望与亲历: 一个西方家庭眼中的中国 : 1887—1950

    《遥望与亲历:一个西方家庭眼中的中国(1887—1950)》以西方传教士家族视角描绘中国近代史。作者程方毅在宾大读书时发掘家族档案,包括书信、日记等。本书核心是“双重见证”,既见证西方家族对中国的观察与参与,也反映中国近代化中“被凝视”的镜像。内容上,从档案

  • 草民

    本文是对蔡崇达“故乡三部曲”收官之作《草民》的深度解读。书中以闽南小镇东石为背景,用七篇中短篇小说编织生命史诗。作家以人类学视角刻画市井群像,展现“草民”如碱蓬草般粗粝的生命力和野草哲学的三重境界。书中人物各有故事,台风眼里的赌徒借民间信仰对抗无常;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