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Revolutions of the End of Time: apocalypse, revolution and reaction in the Persianate world

    《Revolutions of the End of Time》荣获中东研究学会年度著作奖,作者S. A. Mojtabai教授通过解密12 - 19世纪波斯语文献,展现了不一样的波斯文化圈历史。书中以颠覆性视角揭示了末世预言引发的断裂时刻,压迫阶层会将末日焦虑转化为颠覆性力量。书中还呈现了末世论驱动

  •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以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为样本,打破“以血还血”复仇逻辑。核心思想是修复比惩罚更接近正义,书中指出复仇正义荒谬,而宽恕有社会修复、心理救赎、文明跃升三大维度,还提出“我的存在是因为你的存在”。内容涵盖历史解剖、和解实验、哲学探讨。

  • 道教史

    《道教史》以“道法自然”为内核,梳理道教从原始到现代的演变历程。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哲学体系与“性命双修”实践,将哲学思辨转化为生命实践,是“实证型宗教”。内容涵盖秦汉以前思想源流到20世纪至今的现代转型。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阐释“柔

  • 海奥华预言: Thiaoouba Prophecy

    《海奥华预言》以法国园林师米歇的经历为载体,提出颠覆传统的宇宙观,包括人类外星起源论、灵魂九级进化体系、物质与精神失衡警示。米歇被外星涛带入飞船开启星际之旅,了解到史前文明、宗教本源、人种迁徙等真相,在海奥华星球见识九级文明的终极形态。名言:“科技是

  • 庄子

    **总结**:《庄子》作为战国时期道家经典,以寓言和哲思构建诗意精神宇宙,对现代人有精神疗愈价值。其核心思想体系涵盖天道无为、相对主义、逍遥游、齐物论、游世主义。内篇、外篇、杂篇各有侧重。书中有十大经典名言,如“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吾生也有涯

  • 生命不死-精神科醫師的前世治療報告

    **总结**:《当科学遇见轮回:一位精神科医师用催眠揭开「前世记忆」的疗愈密码》介绍了《生命不死》一书。书中核心思想是用轮回视角破解医学难题,提出“生命进化链”理论,结合佛教轮回观与神经科学为精神疾病开辟新治疗维度。书中有大量临床实录,如跨世纪情债案例、

  • 宗教与美国政治

    《宗教与美国政治》由肯尼斯·D.沃尔德与阿利森·卡尔洪 - 布朗合著,2024年11月推出中文版。核心思想是美国虽实行政教分离,政治与宗教却是“共生双螺旋结构”,宗教势力双向渗透影响总统选举、国会立法、司法裁决。名言1:“美国政治的本质,是穿着世俗外衣的神权博弈

  • 南北朝佛教编年

    **总结**:南北朝(420 - 589年)佛教发展呈“冰火两重天”态势,既因政治事件有兴衰,也在艺术与思想上蓬勃发展。《南北朝佛教编年》首创编年与地域双重叙事结构,汇集1600余条多元史料。内容涵盖寺院经济、经典翻译、政教关系等五条脉络。书中名言有“南朝四百八十寺,

  • 两晋南北朝佛教出家女众信仰与社会

    《两晋南北朝佛教出家女众信仰与社会》从独特视角揭开中国佛教史上女性篇章。核心思想围绕三重维度展现女性觉醒:制度上,比丘尼以“八敬法”等开辟修行空间;政治上,北朝皇室女尼参与朝政;经济上,尼寺作坊生产使女性掌握经济命脉。书中重要名言有“削发不改其志,易

  • 十问: 佛学研究青年访谈录

    核心思想:《十问:佛学研究青年访谈录》以“跨界对话”为方法论,构建跨学科对话场域,突破传统佛教学术框架,展现佛学与现代性议题深度互文,标志佛学研究转型。名言1:“我们不是在研究佛教,而是通过佛教研究人类认知的底层逻辑”,强调研究重在探寻人类认知底层逻辑

  • Fashioning the Body Politic: Dress, Gender, Citizenship

    《Fashioning the Body Politic: Dress, Gender, Citizenship》以跨学科视角揭示服饰是政治身体的显影剂。核心思想包括服饰是权力阶层划分等级的视觉符号、是父权制规训工具、是公民文化身份重构方式。内容涵盖服饰与权力、性别、公民身份及后现代身份等方面。名言1:“

  • 中国佛教史

    名言- “佛教东传,犹江河之汇海,虽波涛激荡,终成浩荡之势”。- “考史所以明变,明变方能究理”。 核心思想蒋维乔的《中国佛教史》诞生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西文化碰撞背景,以日本学者著作为蓝本,用近代史学方法梳理佛教在中国两千年流变。全书以师承源流、经典翻译

  • Arab Cinema: History and Cultural Identity

    **核心思想**:《Arab Cinema: History and Cultural Identity》以阿拉伯电影为棱镜,探索20世纪以来阿拉伯世界的文化身份,提出“阿拉伯电影既是殖民遗产的接受者,也是本土叙事的创造者”。**名言提炼**:1. “阿拉伯导演的摄影机总在两种光线间摇摆:麦加朝圣的晨光与

  • Twentieth-Century American Fiction on Screen

    核心思想《Twentieth - Century American Fiction on Screen》聚焦20世纪美国文学经典与电影改编的互文性研究,提出“银幕再书写”概念,揭示文本跨媒介转化的创造性重构。 名言提炼1. “改编即批评”——电影可成为犀利的文学评论,如《现代启示录》对《黑暗之心》的越

  •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n Fiction on Screen

    《Nineteenth - Century American Fiction on Screen》聚焦文学与电影跨媒介对话。核心思想为文学改编是跨越时空的创造性对话,研究需以文本细读为起点,考察多方面因素。内容涵盖经典文本解剖、改编技术解密、接受史探讨等,还附有剧照对比图与电影年表。名言提炼:1.

  • Trashfiend: Disposable Horror Culture of the 1960s & 1970s

    《Trashfiend: Disposable Horror Culture of the 1960s & 1970s》精准剖析1960 - 70年代恐怖亚文化。作者Tommy Fright提出「disposable horror」概念,书中交叉分析影史档案与地下刊物,揭示B级恐怖片等背后是冷战下青年反叛语言,如《活死人之夜》投射越战创伤。全书核

  • Super Bitches and Action Babes: The Female Hero in Popular Cinema, 1970-2006

    总结:对方表示无法提供相关内容。名言提炼:无内容可提炼名言。核心思想:表明无法满足提供内容的需求。推荐理由:简洁清晰地传达了回复者的实际情况,让需求方明确知晓无法获取相关内容。

  • 《〈申报〉中的道教》

    《〈申报〉中的道教》以新闻视角解构传统信仰,通过《申报》万余篇原始报道再现道教在现代化浪潮中的生存与抉择。该书突破传统研究范式,提出“新闻道教史”概念,揭示道教在近代通过融入慈善、参与救亡等实现现代转型,如道教科仪吸纳西方元素印证宗教的在地化适应能力

  • 中国方术大辞典

    名言1:“红蝙蝠,采者若获其一,则一不去。南人收为媚药。”名言2:“六壬七百二十局,遁甲一千八十局。”核心思想:《中国方术大辞典》以“存史、辨伪、求真”为宗旨,对古代方术文化系统梳理,将其置于历史语境客观解密。全书按三大维度分25类构建知识体系,附大事年

  • 恶魔事典: Dictionary of Demons and Devils

    《恶魔事典》以人类学视角解构“恶魔”概念演变史,提出“恶魔是文明的病理切片”“被污名化的他者”。内容有三重维度:主项目解析456名恶魔档案,“恶魔绅士录”考据890名次生角色,通过恶魔观比较研究宗教与社会博弈。名言提炼:1. “恶魔学的本质是权力拓扑学”,指出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