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星占学》以阴阳五行和干支系统构建星象图谱,是集天文、哲学、政治于一体的超级系统。书中将二十八宿对应九州分野,以北斗七星校准时空,且干支算法既能推演日食也能预判瘟疫,影响广泛。其解码有四重维度:以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和分野理论为底层架构;北斗七
《游问云冈》是一部穿越千年佛光的时空漫游指南。它以“让沉默的石窟开口说话”为使命,打破传统学术著作的艰涩,以“导览者”姿态,从建筑学、佛教史与美学视角,采用“以窟为经、以史为纬”的叙事策略,为读者打造从第1窟至第20窟的时空隧道,引导完成对北魏文明的精神
本文围绕洛斯基的《俄罗斯人的性格》展开,阐述其成为理解俄罗斯民族性格“钥匙”的原因。在东西方文明碰撞中,“俄罗斯灵魂”是谜题,洛斯基以该书剖析其精神肌理。此书以哲学与历史视角构建理解坐标系,指出俄罗斯性格核心特质是宗教性,东正教烙印民族精神,围绕此民
本文围绕老舍《茶馆》展开,阐述其丰富内涵与重要价值。首先,老舍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为起点,通过三幕剧将清末维新失败、民国军阀混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三个历史断面浓缩于裕泰茶馆兴衰中,展现个人命运沉浮与民族精神衰微。其次,剖析了茶馆中的众生相,王利发
本文围绕高本汉的《汉语的本质和历史》,介绍其用西方视角研究汉语的成果及意义:1. 北欧钥匙:20世纪传奇汉学家高本汉,用欧洲比较语言学剖析汉语基因密码。书中历史语言学方法论搭建起欧亚语言之桥,他将瑞典方言研究经验用于汉语,对比33种方言构建语音演化谱系。2.
《古往今来的秘密 第二辑:失落的符号》是美国哲学家曼利·P.哈尔的经典之作,通过解析300余种神秘符号,揭示西方文明基因。内容方面,一是自然图腾的密语,破译了鱼、圣甲虫等生物符号崇拜;二是岩石崇拜的时空之旅,追溯陨石祭祀等;三是介绍五大元素精灵体系,阐述各
《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Ⅲ:不那么努力也可以》以51封来信展现当代社会集体焦虑,日本女性主义旗帜人物上野千鹤子用二十年专栏智慧给出“反内卷”良方,解构“必须拼命”的枷锁。本书有四大核心思想:破除“努力神话”,强调努力价值应由自己定义;温柔爆破性别规训,剥
《三星堆:失落的古蜀文明》由屈小强创作,是其深耕古蜀文化四十年的集大成之作。该书以三星堆遗址为切入点,让古蜀文明鲜活起来,提出三星堆是长江与黄河文明交融结晶的观点,揭示古蜀先民既保留独特文化基因,又吸收先进要素。书中采用五维架构透视古蜀文明,包括从多
《被牺牲的“局部”》是马俊亚耗时十数年完成的区域社会生态史力作。本书以 1680 年至 1949 年的淮北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三百年间“国家利益”对“地方命运”的碾压过程。明朝中后期,为维持漕运,统治者对淮北水系进行干预,导致当地生态灾难频发,农业根基被毁。此后,
本文围绕《金瓶梅》及其研究著作《秋水堂论金瓶梅》展开多方面介绍:一是《金瓶梅》虽背负“淫书”污名,却是滋养中国文学根系的暗河,其季节叙事与人物命运暗合,展现人性灰度,是比《红楼梦》更早的“世情小说巅峰之作”;二是此次推出的插图袖珍本是艺术再造,百幅明
《艺术的故事》是一部颠覆认知的艺术史启蒙经典。自1950年问世,以33种语言发行800万册,被视为艺术史“圣经”。作者贡布里希揭示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改变的历史,开篇“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撕掉艺术神秘面纱。书中以五幕史诗解码艺术演变逻辑,涵盖从原始密码到边界
本文是对日本生态摄影师星野道夫遗作《森林、冰河与鲸》的介绍。1996年,星野道夫在堪察加半岛不幸离世,此书是他生前最后作品,收录120幅极地摄影和《西伯利亚日志》,带读者触摸其哲思与热望。书中他从阿拉斯加东南部出发,穿越白令海峡抵达西伯利亚,通过与部族长老对
《在时光褶皱中寻找失落的乡愁:白先勇的百年悲欢启示录》对《台北人》进行了深度剖析。这部由14篇短篇小说构成的作品,是20世纪华语文学的震撼之作,聚焦1949年迁台群体,探讨「离散与归属」「记忆与遗忘」等哲学问题,通过今昔对照体现时代阵痛。书中刻画了不
《大教堂与集市》被誉为“开源运动的独立宣言”,深刻揭示了开源开发这一全新协作模式。书中提出两大核心隐喻:“大教堂模式”是精英团队闭门造车、迭代缓慢;“集市模式”是开放社区自由协作、通过群体纠错。全书共13章,涵盖开发模式革命、实践方法论和社会经济学洞察
《大地之上》是一部写尽乡土裂变与灵魂重生的时代史诗。小说以李墨喜为轴心,展现了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化浪潮的碰撞。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土地从生产资料变为资本符号,农民身份也面临解构与重构,群体性精神悬空。乡村干部李墨喜像“当代禹王”,引导情感洪流找到新河道
《商品帝国:一部消费主义全球史》由英国历史学家弗兰克·特伦特曼耗时15年研究而成,以全球史观重构消费文明,颠覆“消费主义=现代产物”认知。书中指出,从15世纪意大利丝绸商人到21世纪直播电商,人类对物质的渴望始终推动文明进程,消费文化早在工业革命前已形成完整
《她们的名字,不该只是缪斯或情人:一部被遮蔽的女性艺术史》围绕《艺术史的另一半》展开。传统艺术史中女性常被边缘化,沦为“缪斯”“情人”等。该书用23位女艺术家的经历,拼凑出被主流叙事忽视的“另一半星空”。书中解构艺术史权力密码,一方面揭示诸多女性艺术家
《安徽博物院》是首部以学术考据为筋骨、文物美学为血脉的地域文化通鉴。依托3000余件珍稀藏品数据,首次披露23类秘藏文物高清影像,用严谨笔触让文物讲述江淮故事。本书从五重维度解构千年文脉:独创「流域文明分析法」,重构安徽文化核心地位并提出“长江文明起源双中
《给孩子的书法启蒙(上下)》是著名书画家林曦以13年教学经验为基础,团队历时四年打造的“书法文化基因库”。该书并非传统技法教科书,而是以“以童眼观万物”策略,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生活意象。本书为双册架构,上册是书法常识启蒙,涵盖文房五宝、字体演变、名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