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大义觉迷录

    本文围绕《大义觉迷录》展开,介绍其成书始末、内容、名句、命运及启示等。1728 年,曾静列举雍正十大罪状欲谋反,意外揭开清宫秘史。雍正赦免曾静,将审讯记录和自辩诏书编成此书,要求全国诵读,这也是最早的官方舆情应对手册。全书四卷以问答体展开,涉及帝统合法性三

  • 读库2306

    本文围绕《读库2306》展开多维度剖析。该书由七篇风格不同的文章构成思想之网,核心探讨在历史裂变与现世焦虑中守护智性火种,展现知识分子三种生存维度。书中部分篇章亮点如下:《诗酒谪仙录》以《将进酒》揭示李白存在焦虑,其劝酒叙事是抵抗虚无策略;《象牙塔困局》

  • 读库2305

    《读库2305》用七篇文章从人工智能、个体生存、历史维度展开探讨。《人工智能忧喜录》从达特茅斯会议起解构AI脉络,将AI概念比作日常事物,指出其缺实践维度;《不存在的存在》用AI摄影集重建现实意义,颠覆传统摄影认知。《考证》《我和父亲在工地》展现现实困境,《李

  • 读库2304

    《读库2304》通过六重叙事展现不同主题。书中两篇跨越24年的高中回忆录,呈现不同时代学子的“饥饿”困境:1990年农家子弟受物质匮乏与精神荒芜困扰,2014年县城女孩面临军事化管理的精神枷锁,共同叩问教育本质。历史剧板块,二砂厂的发展反映“速度崇拜”教训;林语堂

  • 读库2303

    《在人工智能与人间烟火之间:〈读库2303〉的六重叙事》对《读库2303》进行了深度剖析。该书以六篇文章构成时代切片,折射当代中国光谱。书中《达特茅斯之饼》揭示AI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让科技狂热者清醒,也引导读者思考图灵测试的本质;《寡居》展现豫西山区寡

  • 读库2302

    《读库2302》以1978年为叙事原点,对改革开放初年社会与知识分子精神突围进行解剖。全书六篇长文从不同角度展开,在“重建”命题下交织,重建知识、价值和文明根系。书中各文章故事鲜活,如李景阳考研突围、西南联大的学术暗线传承、县中的教育实验等。书中金句频出,如

  • 欲望与利益

    本文围绕阿尔伯特·赫希曼的《欲望与利益》展开,探讨商业文明对人性欲望的驯服及资本主义崛起的道德密码。18 世纪启蒙运动时期,赫希曼通过此书展现资本主义在“欲望”与“利益”角力中获道德合法性,提出新兴资产阶级用“利益”驯服人性欲望,实现对人性恶的文明化改造

  • 读库2301

    《在高原与人间相遇:〈读库2301〉的叙事史诗》对《读库2301》进行了多维度剖析。该书以八篇非虚构文本延续主编「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理念,通过多元视角展现个体与时代共振。书中包含不同叙事作品,如《阿觉娃的故事》讲述此里卓玛蜕变,体现藏族独特生命哲学;《龙仁

  • 巴蜀旧影: 百年前一个日本人眼中的巴蜀风情

    本文围绕日本学者山川早水的《巴蜀旧影》展开介绍。1905年,山川早水以日文教习身份对巴蜀进行五个月深度考察,该书并非普通游记,而是承载明治时期日本知识分子对中华文明的朝圣与对中国社会的审视。其书写方式独特,融合地理志、风物考和社会观察。书中立体解剖巴蜀:

  • 爱 时光和大怪兽

    《爱 时光和大怪兽》是一部写给成年人的科幻寓言。它以四段跨越物理与心理维度的旅程,构建充满悖论的宇宙,折射当代人记忆、孤独与归属的命题,核心思想是探讨科技撕裂时空后人类如何重建情感坐标。全书包含四重奏故事:乡村时空闭环、海边小镇基因改造生物逃逸、未来都

  • 画里浮生: 中国画的隐秘记忆

    《〈画里浮生:中国画的隐秘记忆〉:让千年笔墨开口说话》介绍了金哲为新著。该书并非传统艺术鉴赏复刻,而是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作者以考古严谨与小说笔触,摒弃学院派技法分析,聚焦百余幅古画背后的政治博弈、文人风骨与人性挣扎。书中按六类人生境遇展开,如“盛世

  • 静读园林: 静读园林

    《静读园林》是学者曹林娣解构中国古典园林精神密码的经典之作,豆瓣评分8.4。作者以“静读”带读者触摸中华文化审美基因。书中从四重维度解码园林精神图谱:哲学上体现天人合一,如虚实相生、以小见大等;建筑上详解构景手法,使空间产生叙事张力;植物象征着文人风骨,

  • Worldly Consumers: The Demand for Maps in Renaissance Italy

    文章围绕《Worldly Consumers: The Demand for Maps in Renaissance Italy》展开介绍。16世纪意大利,托勒密地图集与手绘航海图从学者书房走向市井,本书揭示地图不仅是工具,更是身份、权力与欲望象征,地图普及是市民阶层主导的文化消费革命。书中按时间分为三个阶段阐

  • Translocal China: Linkages, Identities and the Reimagining of Space

    《重构中国:流动时代的身份觉醒与空间想象》以《Translocal China: Linkages, Identities and the Reimagining of Space》为研究对象,从多方面对其进行剖析。该书以“流动性”为视角,揭示当代中国社会形成“液态身份网络”,重塑个体生存状态与文化拓扑结构。在思想光

  • Reference Guide to Christian Missionary Societies in China: From the Sixteenth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Reference Guide to Christian Missionary Societies in China》由狄德满执笔,2009年由Routledge出版,是研究传教士塑造中国近代史的权威指南。本书梳理了1552年至20世纪中叶在华基督教差会档案,收录327个传教组织档案。采用“差会 - 区域 - 人物”三维编目法,整合

  • Building SimCity

    《〈虚拟城市的诞生:一场代码与人类文明的对话〉——解密〈Building SimCity〉如何重构我们对游戏与现实的认知》一文介绍了《Building SimCity》这本书。该书以模拟城市为棱镜,折射计算机技术、城市规划与人类认知的复杂关系。作者将《模拟城市》的诞生置于三大坐标轴

  • Language City: The Fight to Preserve Endangered Mother Tongues in New York

    《Language City: The Fight to Preserve Endangered Mother Tongues in New York》由濒危语言联盟联合主任撰写,是一部关于纽约濒危母语保护的城市民族志。书中指出,纽约有700余种濒临消逝的语言,颠覆“语言孤岛在偏远村落”的刻板印象,这里约3.4%的居民使用濒危语言

  • 圣经是怎样写成的

    《圣经是怎样写成的》重构了全球发行量超50亿册的《圣经》诞生史。作者严谨且敏锐,带领读者回溯三千年,揭示口传经典演变为普世真理的历程,强调其是人类与神圣对话的集体记忆。书中先讲述了《圣经》的成书之路,如《摩西五经》的千年层累、文明碰撞在《诗篇》中的体现

  • 心知肚明

    《:以舌尖丈量文化,用烟火照见人生》介绍了饮食文化书籍《心知肚明》。饮馔名家朱振藩以三十年寻味积淀,用美食叙事搭建文化长廊,让食材成为解构文明的密钥。书中呈现“六味拼盘”,涵盖异国美食文化、沪菜背后故事及奇菜特色等,如日式拉面的跨海迁徙、秃

  • 文脉的演进: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

    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用三十年时间打磨出《文脉的演进》,带读者走进五千年文脉。该书以课堂实录形式呈现,是一部打破教科书框架的“活态讲义”,独创“文学网络”概念,让文学史成为流动的文化血脉。书中提炼出三大文明坐标,即先秦、唐宋、近现代,其“三轴理论”折射出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