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是莫言献给时代的魔幻寓言。小说以1950 - 2000年中国农村变迁为背景,让地主西门闹历经六道轮回,从动物视角解构人类社会的荒诞与悲怆。其核心思想深刻,一是展现轮回与救赎的辩证法,西门闹在畜生道的一次次“人性闪光”消解仇恨;二是描绘中国式农民的生存

  • 古迹入门: 图解台湾经典古建筑(增订版)

    《图解台湾经典古建筑(增订版)》以独特视角解码台湾古建筑。作者李乾朗以“建筑侦探”视角,将千余处古迹浓缩为25座文明标本,通过“三维解构”与“四维叙事”,揭示古建筑“凝固的文明基因库”本质,贯穿“建筑即史书”“技术即美学”“保护即传承”三大核心命题。全

  • 风景与画境

    《风景与画境》是伍立杨的散文集,以四十余篇随笔构建文人图卷。它是文人精神的当代镜像,作者以“风景”“画境”为切入点,将“景语即情语”拓展至更广阔精神场域,借解析古画揭示“以形写神”传统与“咫尺万里”哲学。书中内容丰富多元。有笔墨丹青里的时空折叠,展现

  • 珠光翠影 :中国首饰图文史(典藏版)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图文史(典藏版)》以“物”为轴,串联起远古至民国的华夏美学通史。作者王苗将首饰视为 “文明的DNA”,借千余件器物展现古代社会阶层流动、工艺革新和审美嬗变,强调“首饰与人的共生关系”。全书分六大时空篇章,涵盖远古至清民国不同时期首饰特

  • 郊庙之外: 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增订版)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增订版)》是一部颠覆传统的“王权礼仪史”著作。作者雷闻教授突破“郊庙中心论”,通过敦煌文书、墓志铭等资料,将隋唐祭祀体系置于“国家—宗教—社会”视角考察,展现官方礼仪与民间信仰交织的全景。该书从五重维度解构隋唐信仰宇宙

  • 历史的镜子: 全新修订版

    吴晗所著《历史的镜子》全新修订版是“读史明志”的经典之作。该版本在原作基础上增添未删节内容并配以珍贵插图,从更立体视角呈现历史中的人性博弈与社会变化。它以“镜”为喻,映照出古代官场、科举等方面的弊病。内容从三重视角解构历史:剖析腐败如何异化人性,指出

  • 大马士革: 刀锋下的玫瑰

    《大马士革:刀锋下的玫瑰》以“文明韧性”为内核,展现大马士革跨越七千年的历史。全书从青铜时代到21世纪,分五个阶段讲述其发展:青铜时代开启文明曙光,是早期城邦贸易网络重要节点;历经波斯、罗马、拜占庭等统治,成为商业与宗教交融之地;阿拉伯时期建筑和学术繁

  • 统治与教育: 从国民到公民

    《统治与教育:从国民到公民》深入剖析教育本质。其核心思想指出,教育是政体意志的体现,古典共和、现代民主共和与现代极权三种政体分别塑造不同教育范式。若教育沦为统治手段,会培养出“沉默的大多数”,真正的公民教育应唤醒个体对自由、正义的追问。内容上,该书进

  • 歌川广重名所江户百景: 与浮世绘大师一同寻访今日东京的昔日名胜

    《歌川广重名所江户百景》不仅是浮世绘画册,更是跨越170年的“东京导览手册”。它以119幅版画将江户时代风物凝练成四季诗篇,使读者能在现代东京辨认江户旧影。该书被视为浮世绘的“清明上河图”,其核心思想是“市井即神性”,笔触关注人间烟火,展现“平凡即永恒”的

  • 谈美

    本文围绕朱光潜《谈美》展开,阐述其美学价值与现实意义。1932年的《谈美》以“人生的艺术化”为核,用15封书信将美学理论通俗化,获豆瓣9.2高分。书中核心思想包含三方面:提出“美感即直觉”,倡导摆脱功利心;以“心理距离说”诠释艺术与人生的关系;主张将审美精神融

  • 洞见: 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

    《洞见:从科学到哲学,佛学为什么是真的》带来一场颠覆认知的真相之旅。在算法、焦虑和即时快感充斥的当下,人类面临精神困境,本书以进化心理学与佛学交织,揭示大脑是“快乐机器”的真相。作者罗伯特·赖特邀读者开启思维冒险,重构对世界的理解。书中解码佛陀的五大

  • 包法利夫人: 插图珍藏版

    《:一场女性欲望的觉醒与毁灭,照见你我的人性寓言》从多个方面对《包法利夫人》进行解读。1857 年问世的《包法利夫人》是浪漫主义的墓志铭与现实主义的宣言书,书中核心思想包括揭示欲望困局、社会绞杀及文学革新。后浪插图经典系列珍藏版,将卢浮宫馆藏原

  • 秦汉魏晋史探微: 重订本

    《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是史学泰斗田余庆先生的代表作,以“发微初探,言人之所未言”为理念,聚焦秦汉至魏晋政治暗流与社会结构嬗变。书中贯穿人身依附关系演变和非主流力量崛起规律两条思想主线。十大核心议题涵盖秦汉、三国、魏晋篇,如揭示楚文化对汉制影响、

  • 华夏上古神系

    《华夏上古神系》是朱大可历经20余年完成的跨学科研究著作。其核心为“全球神话同源论”,提出中国上古神祇是非洲神话体系东迁演化产物,挑战了“华夏文明独立起源说”。书中通过语言学、考古学和符号学验证,构建“非洲 - 西亚 - 中国”神话传播路径。内容上,通过语言

  • 诗经名物图解

    《诗经名物图解》是一部唤醒东方美学基因的佳作。它采用“书中书”设计,将日本江户时代细井徇手绘原稿与当代注解融合,实现跨越2500年的美学对话,让上古诗意与当代科学精神碰撞。在装帧上,经折装帧工艺搭配仿古宣纸和半透明蝉翼笺,营造沉浸式阅读体验。书中系统梳理

  • 伟大的电影

    《伟大的电影》让影迷动容,它以独特方式展现电影魅力。书中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电影剧照资料馆精选100幅经典剧照,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用显微镜式观察,将剧照凝固成视觉图腾,成为观众与导演跨时空对话的密语。伊伯特开创“双重视野”影评范式,将电影语言、社会语境和

  •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本文围绕让·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展开,分析其对现代消费社会的深刻洞察。1972 年,鲍德里亚以该书炸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裂缝,指出消费时代商品演变为符号体系,他提出“符号交换价值”概念,揭示商品价值源于符号意义。书中通过三把“手术刀”解剖消费

  • 中国哲学简史(英汉双语)

    《中国哲学简史》是一部穿越千年的智慧经典。1946 年冯友兰在美国讲学讲稿,于 1948 年成书,成为西方了解中国哲学的重要读物,至今豆瓣评分超 9.0。该书核心思想丰富。开篇重构哲学观,将中国哲学分为“出世”与“入世”。其内容按历史阶段展开,先秦呈现诸子争鸣,汉唐

  •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由约翰·斯道雷所著,被誉为文化研究领域的“圣经”,自1993年首版后历经五次更新。该书核心思想新颖,颠覆了雅俗二元对立认知,呈现流动的雅俗边界;提出“收编 - 抵抗”循环模型;预言后现代文化拼贴时代。内容架构丰富,从文化概念考古到数

  • 夜航西飞

    本文围绕柏瑞尔·马卡姆的《夜航西飞》展开介绍。该书并非传统自传,而是她用三十年非洲记忆写成的生命诗篇,以飞行员视角将非洲图景与个人成长史融合,展现出超越时代的特质。书中内容按时间分为三部分:1906 - 1920年为野性启蒙,她随父亲到肯尼亚,养成独特观察方式;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