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反脆弱 : 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反脆弱:在不确定的世界中野蛮生长》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著作。书中提出反脆弱性,即事物在冲击中不仅未被摧毁,反而获得进化能量,与尼采哲学观契合。脆弱性 - 强韧性 - 反脆弱性的三元结构是理论基石,如金融危机中雷曼兄弟脆弱体系崩塌,部分对冲基金却收

  • 我不想保持正确 : 拉图尔对塞尔的五次访谈

    本文围绕布鲁诺·拉图尔对米歇尔·塞尔的五次访谈展开,探讨其思想价值。1991年的五次访谈,剖开20世纪法国思想史断面,塞尔拒绝被学科框架束缚,要制造总体直觉,打破传统哲学对确定性真理的追求。访谈内容涵盖多个方面:成长上,二战经历催生知识网络理论;方法上,主

  • 论不服从

    本文探讨弗洛姆《论不服从》,在当下仍具现实意义。冷战时期,弗洛姆在书中构建人性觉醒方案,映射当代消费主义和算法统治的困境。书的九个篇章,融合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理论,揭示集体焦虑根源。书中,服从与不服从辩证统一。服从是向人性和人道社会目标的皈依,如苏格拉

  • 原则

    《原则》是解码人生算法、助普通人逆袭的指南。作者瑞·达利欧出身普通,用算法思维将500美元变成千亿资产,他把工程思维注入金融,用500多条原则构建交易策略,成功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书中核心内容包括:重构认知的操作系统,有五步进化论,将成功抽象为“目标→问题

  • 利维坦

    《利维坦》是近代政治哲学奠基之作,以“社会契约论”为核心构建国家体系。霍布斯认为人类天然处于“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为求生存,理性催生“自然法”,人们缔结契约将暴力垄断权交予绝对权威“利维坦”,以换秩序与安全。这颠覆“君权神授”,

  • 学会提问 (原书第12版)

    《学会提问》(原书第12版)豆瓣评分8.5,是帮助当代人在信息洪流中理性突围的佳作。该书被誉为“批判性思维圣经”,三十余年迭代12版。在算法推送与网红经济冲击下,“海绵式思维”危机凸显,76%网民会直接转发未经验证信息。作者提出“淘金式思维”模型,对比实验显示

  • 我与地坛

    本文围绕史铁生《我与地坛》展开多维度解读。该书以地坛为精神坐标,探讨生死、存在等普世精神命题,助读者勇敢直面苦难。书中,史铁生构建了独特生死观,认为“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并不断追问存在价值。其救赎体系包含与自然交融、母爱追忆及确认生命互联性。

  • 思想的力量

    《思想的力量——柯林武德历史哲学研究》由张小忠编撰,豆瓣评分8.8,是“思想介绍与原著选读结合的典范之作”。该书以柯林武德历史哲学为核心,揭示了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兼具科学理性与艺术创造的独特价值,打破了传统史学的局限。全书层层递进,构建了哲学与历史的思维

  • 精神分析引论

    《探秘潜意识迷宫:重读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的当代启示》一文围绕《精神分析引论》展开。这部1917年问世的著作以28场讲座形式,将人类心灵研究从意识延伸至潜意识,豆瓣8.6分的热度证明其至今仍具影响力。书中有三重核心理论:将人类心理比作冰山,揭示潜意识主宰行

  • 韶响难追 : 近代的思想、学术与社会

    《韶响难追》以晚清至民国思想激荡的百年为背景,聚焦章太炎、梁启超等知识分子的精神突围史。作者王锐通过大量珍稀史料,揭示近代中国觉醒者在哲学层面对西方霸权发起的思想反攻,核心命题直指现代性困境。书中展现了章太炎、梁启超、严复、王国维、钱穆五位巨匠的突围

  • 筚路维艰 : 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以独特视角剖析1949年后中国道路的五大关键转折点,即新民主主义探索、苏联模式仿效、赶超式跃进、继续革命实践和改革开放转型。作者萧冬连教授提出中国道路是动态演进的,每次转向受国际压力、经济规律、政治哲学三重逻辑影响

  • 在陈词滥调背后

    《在陈词滥调背后:一场对抗语言庸常的精神远征》围绕以「陌生化」对抗话语沉沦展开。在语言被算法驯化、表达被流量异化的当下,人类陷入集体无意识的「语言失重」,作者邹波提出「陌生化」不仅是文学修辞,更是生存伦理。全书用蒙太奇结构编织九个篇章,《汉中故道》揭

  • 游戏与警察

    本文围绕让·波德里亚的《游戏与警察》展开,介绍其成书背景、核心思想、内容框架等,剖析该书价值与启示。20世纪70年代消费主义盛行,巴黎知识分子借《乌托邦》杂志展开思想突围,波德里亚将此思想实验集结成《游戏与警察》。书中核心思想包括:现代社会控制系统是“警

  • 洞见 : 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

    《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由进化心理学家罗伯特·赖特所著,是一场用现代科学解剖佛学智慧的思想革命。书中揭示人类理性大脑是自然选择的“生存机器”,追求快乐和“自我意识”皆为假象。认知重构从四重维度展开:一是大脑存在进化陷阱,包括快感欺骗

  • 被讨厌的勇气 :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被讨厌的勇气》由日本心理学家岸见一郎与作家古贺史健创作,以阿德勒心理学为内核,用对话形式展开,豆瓣评分8.6分,被誉为破局人际关系困境的指南。其核心命题指出,人们逃避自由却渴望自由。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的烦恼源于人际关系,“被讨厌的勇气”是即便可能被否定

  • 境界

    《境界》是一本融合东西方智慧、探寻人生终极答案的书籍。在人工智能重构认知、信息洪流吞噬思考力的时代,它如跨越两千五百年的思想灯塔,以“轴心时代”为锚点,用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的思想构建认知滤镜,揭示人类在现实与理念世界夹缝中挣扎的困境。书中提供了

  • 沉默的大多数 : 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

    《沉默的大多数》是王小波杂文随笔的集大成之作,豆瓣评分9.1,持续占据思想类图书榜单前列。本书诞生于1997年,以犀利批判、幽默叙事和超越时代的洞察力,成为知识分子的精神指南。其核心思想是沉默者的觉醒宣言:对抗话语霸权,批判“假大空”话语;揭示知识分子既要生

  • 自我 : 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在流动的现代性中寻找自我:一场与鲍曼的灵魂对话》围绕齐格蒙特·鲍曼的深度对话录展开。鲍曼指出流动的现代社会中,传统稳定的“自我”瓦解,“自我实现”沦为永无止境的追逐游戏,根源在于技术革命打破传统职业知识垄断。内容架构上,有现代性迷宫的四重门,包括身

  • 当下的哲学

    《当下的哲学》记录了巴迪欧与齐泽克的思想交锋,对话以“哲学何为”展开,在资本主义批判、主体性重建、真理政治学维度激辩。巴迪欧用数学本体论主张“事件”打破幻象,呼唤真理永恒性;齐泽克用精神分析指向社会符号裂缝,强调“不可能性”中革命。他们分歧代表当代哲

  • 看不见的女性

    《看不见的女性》由牛津大学文学系毕业的记者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所著,被称为“性别版《圣经》”。作者用大量注释与研究报告,揭示隐形的性别暴力。书中指出,全球75%的无偿照护工作由女性承担,贡献巨大却未计入GDP。从日常生活到职场晋升、灾难应对,女性在各方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