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闺塾师: 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

    《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是一部颠覆认知的女性史经典,自2005年中文版问世后,稳居豆瓣历史类图书TOP50(评分9.0)。本书以17世纪江南才女群体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她们在社会缝隙中开辟的独特文化空间,改写了人们对传统社会的性别想象。书中破解了才女文化的

  • 西书东藏: 中国文化名家的外文藏书

    《西书东藏:中国文化名家的外文藏书》是藏书家刘铮撰写的书话集,具有重要价值。它揭开被遗忘的黄金时代,首次系统梳理37位近现代文化名家的外文藏书轨迹,是解码知识精英精神世界的密钥,打捞被忽略的“另类思想史”。书中通过考据藏书故事,如徐志摩的济慈诗集、乔冠

  • 王尔德、叶芝、乔伊斯与他们的父亲

    科尔姆·托宾的《王尔德、叶芝、乔伊斯与他们的父亲》以独特视角剖析爱尔兰文学黄金时代。书中聚焦威廉·王尔德、约翰·巴特勒·叶芝和约翰·斯坦尼斯劳斯·乔伊斯这三位“败家父亲”,他们虽有浪荡、失败等负面形象,却催化了爱尔兰文化觉醒。托宾通过都柏林的地理坐标

  • 最后一人1-3

    《最后一人1 - 3》由巴斯蒂安·维韦斯创作,是一部颠覆认知的奇幻格斗史诗。作品以魔法充盈的诸王之谷与道德崩坏的尼利波利市两个平行世界的碰撞,隐喻现代人精神世界的撕裂,探讨当世界抛弃规则,人们该如何选择的哲学命题。叙事上,前两册的诸王杯大赛看似规则严明,实

  • 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

    《解码中华文明基因:李泽厚〈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的哲学考古之旅》介绍了李泽厚该著作对中华文明精神密码的重构。全书以“巫史传统”为线索,指出上古巫术经“理性化”演变为礼乐制度,形成儒家“仁”的内核,此为“中国式理性早熟”。“巫君合一”使中国早期文明避免神

  •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插图本珍藏版

    本文围绕《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插图本珍藏版》展开,介绍其魅力与价值。该书由奥格·曼狄诺撰写,自 70 年代问世后销量递增,十卷羊皮卷成为重塑自我的精神图腾。书中故事以牧童海菲命运转折为主线,融合智慧传承与跨时空对话。其核心思想体系包括习惯、时间管理等法

  • 开课了!博物馆: 国宝里的数学课

    《开课了!博物馆:国宝里的数学课》以全球21家博物馆的42件文物为依托,为8 - 16岁少年搭建历史与科学的桥梁。本书开创性地将博物馆教育转向跨学科思维训练,构建立体认知模型,让文物成为触发数学思维的活态教具。设置“三维透视”专栏,帮助孩子建立学科通感。全书采

  • 开课了!博物馆: 国宝里的历史课

    《开课了!博物馆:国宝里的历史课》是为8 - 16岁青少年打造的跨学科文博启蒙读物。它以21家顶级博物馆的42件文物为载体,打破传统历史读物单一叙事,在文物与多学科间架起知识桥梁。作者将文物知识转化为“问题链”,“以问导学”使知识吸收效率提升40%以上。书中构建四

  • 开课了!博物馆: 国宝里的科学课

    《开课了!博物馆:国宝里的科学课》是为8 - 16岁青少年打造的跨学科文博启蒙读物。作者以全球20家顶级博物馆的42件文物为载体,贯通数学、艺术、历史、科学四大领域。书中,数学课剖析文物铸造工艺中的几何密码;艺术课解码文物造型与技法,揭秘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历史

  • 题画诗的鉴赏与创作

    《题画诗的鉴赏与创作》由上海书画出版社于2024年12月推出,作者尚佐文凭借双重身份与丰富经验著成此书。书中核心思想围绕诗画同源展开,通过多幅名画题诗展现诗画的本质关联及三重对话。内容架构包括题画诗发展简史、经典作品鉴赏和创作法门。书中还列举了王冕、文徵明

  • 关羽: 神化的《三国志》英雄

    《关羽:神化的〈三国志〉英雄》以思想史视角剖析“关帝崇拜”形成机制。从陈寿《三国志》原始记载出发,揭示关羽形象随时代变迁,如宋代“忠义化”、明清“财神化”、当代“文化IP化”。内容从四重维度透视关公文化:一是还原历史迷雾中的真实关羽,分析其性格及同时代

  • 人间清醒

    《人间清醒》是梁晓声以七十年人生阅历创作的散文集,书中提出真正的清醒是认清人性局限后保持善意、直面物质诱惑时坚守精神独立,强调“清醒”有对自我、时代、生命三重境界。全书分五章构建人生观察室,涉及亲情、中年困境、市井生活、文化观察等内容,呈现了不同人生

  • 地方知识: 阐释人类学论文集

    本文围绕克利福德·格尔茨的《地方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展开介绍。该书核心思想是文化是“意义之网”,理解异文化需破解“地方性知识密码”,如通过巴厘岛斗鸡案例提出解读文化符号的方法,改变传统人类学观察范式。全书由八篇论文组成,涵盖“浓描”方法论、知识文

  • 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Ⅱ: 愤怒也是一种能量

    《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Ⅱ:愤怒也是一种能量》将个体情绪与社会结构批判交织,以50封读者来信探讨东亚社会困境。上野千鹤子提出“愤怒是未被驯化的生命力”,书中有三大思想支柱,即情绪政治学、关系重构论和终身成长观。全书以四幕剧结构展开,每幕对应一类生存痛点,

  • 热活、冷活与生活: 毛丹青旅日观察

    《在烟火与哲思间穿行:毛丹青的旅日观察录》从多方面解读了毛丹青旅日30余年所著作品。这是一部跨文化的生命沉思录,非传统散文或游记,而是对“活着”深度解构,以“热活”“冷活”揭示生活是烟火气与冷思考的动态平衡,作者能将世俗场景升华为文化

  • 发展与制约: 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

    《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由著名经济史学家李伯重教授所著,以江南为样本揭示鸦片战争前三世纪江南工业产值达英国 70%的真相。书中实证分析珍贵史料,融合经济学模型与历史叙事。江南经济有发展一面,重工业上,明代江南造船厂流水线作业、冶铁“三炉联冶”、

  • 走进史学

    本文围绕李伯重《走进史学》展开多维度剖析。该书以“问题意识”贯穿,有三大核心思想:微观实证与宏观视野统一,经济史研究具人文温度,注重学术传承的时代对话。内容架构含三部分,展示学术拓荒足迹、个人史中的时代镜像及治学访谈思考。书中还有诸多学术箴言,涉及治

  • 江南困局: 晚明士大夫的危机时刻

    文章是对唐元鹏《江南困局》的解读。作者以万历四十四年松江府董其昌家族将遭遇“火烧董家楼”这一历史切片,切开晚明江南盛世表象,揭示其制度性溃败。书中通过六大士族覆灭案例,展现晚明社会权力网络、经济基础与伦理秩序问题。六大命案包括董范之变体现士大夫阶层内

  • 伟大的中国绘画: 图解传世珍品及其背后的故事

    《伟大的中国绘画》带读者跨越千年,解码传世珍品灵魂密码。它从新石器时代彩陶纹样起笔,经商周青铜饕餮纹,解读战国《人物龙凤帛画》“春蚕吐丝”线条及楚地巫文化生死观,剖析马王堆T形帛画的三层宇宙结构。对魏晋画作,如顾恺之《洛神赋图》的12段连续构图与笔法革命

  • 中国人的家风

    《解码中国人的精神密码:16 个家族的家风启示录——余世存〈中国人的家风〉如何重塑当代人的文化基因》介绍了余世存新作《中国人的家风》。该书以宏大史学视野,选取 16 个中国家族,揭示家风是流淌在血脉中的生存智慧,获豆瓣 8.9 高分,被学界赞为“中国家风谱系的文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