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

解码中华文明基因:李泽厚《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的哲学考古之旅

---

一、穿越千年的思想密钥:巫史传统如何塑造中华文明?

“巫术不是迷信,而是中国文明的基因图谱。” 李泽厚在《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中,以惊人的学术魄力重构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全书以“巫史传统”为核心线索,揭示上古巫术如何通过“理性化”的嬗变,演化出礼乐制度,最终凝结为儒家“仁”的精神内核。这种从神秘仪式到伦理体系的转化,被作者称为“中国式理性早熟”的奇迹。

李泽厚指出,“巫君合一” 的独特现象(巫师与统治者身份重叠),使得中国早期文明避免了神权与世俗权力的割裂。周公通过“制礼作乐”,将巫术仪式转化为“宗教、伦理、政治三合一” 的礼制体系;孔子进一步将外在规范内化为“仁”的人性根基,由此奠定中华文明“一个世界”的实践理性传统。

---

二、文明演变的四重奏:内容纲要全景扫描

(1)说巫史传统(1999)
以甲骨文、青铜器为证,勾勒“巫”如何通过占卜、祭祀等活动,成为沟通天人的媒介。重点解析“巫君合一”现象如何避免其他文明中“祭司-君王”的对立结构,形成中国特有的政教合一雏形。

(2)由巫到礼(2001/2014)
追踪周公“制礼作乐”的历史创举:
- 祛魅工程:将血腥的人殉改为象征性的玉帛
- 符号革命:青铜饕餮纹从恐怖图腾变为礼器装饰
- 制度设计:建立“亲亲尊尊”的宗法等级体系

(3)释礼归仁(2014)
阐释孔子如何完成“内在超越”:
- 将外在礼仪(礼)转化为内在道德(仁)
- 以“孝悌”为情感根基的伦理建构
- “未知生,焉知死”的现世关怀

(4)附录:文明的源代码
- 郭店楚简解密:早期儒家心性论的考古实证
- 中日文化比较:揭示“情本体”与“义理至上”的差异根源

---

三、照亮文明隧道的思想火花:经典名句拾珍

1. “巫术的理性化,不是消灭神秘,而是驯服神秘。” —— 直指中国文明特有的“既敬畏天道,又专注人事”的双重特质。
2. “礼不是枷锁,而是舞蹈。” 比喻礼制对原始冲动的诗意转化,暗含“从必然走向自由”的哲学深意。
3. “仁者,情本体也。” 颠覆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解读,还原儒家伦理的情感根基。
4. “我们只有一个世界,所以必须在此岸建立天堂。” 凝练概括中华文明“实用理性”的根本特征。

---

四、为何这部著作值得置于每个知识分子的案头?

1. 学术维度:豆瓣9.3高分神作,李泽厚晚年思想集大成之作,融合考古学、文字学、哲学三重证据法。
2. 现实关照:为“传统文化复兴”提供学理支撑,揭示“礼”在现代社会转化为公民教养的可能性。
3. 思想锐度:打破“中西对立”的思维定式,展现中国文明自我更新的原生动力。
4. 写作魅力:兼具《美的历程》的诗性表达与《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的思辨深度,学术著作罕见的知识快感。

---

五、在巫礼之镜中照见未来:当代启示录

1. 破解文化焦虑:当我们在全球化的十字路口徘徊,本书揭示“传统不是包袱而是方法论”——正如周公改制、孔子新诠,传统永远在创造性转化中重生。
2. 重思现代性困境:对比西方“两个世界”的割裂,中国“一个世界”的传统,为生态危机、科技伦理等议题提供新思维。
3. 触摸文明韧性:从三星堆青铜神树到冬奥会二十四节气,巫史传统暗藏的“通天地人”思维,依然在塑造当代中国的文化想象。

---

“理解中国,要从巫史传统开始。” 李泽厚以八十余载的生命厚度,带我们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文明溯源。这不仅是学术探险,更是一场唤醒文化基因的精神仪式——当你翻开这本书,五千年的文明密码将在指间流转,那些沉睡在甲骨裂纹中的古老智慧,终将在现代人心灵中绽放新的光芒。

---

参考资料
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 - 豆瓣
由巫到礼·释礼归仁(精装)-孔夫子旧书网
《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纪念李泽厚先生 | 《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中华文化的源头符号
《由巫到礼、释礼归仁》--中国作家网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