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太平经(套装共3册)

    总结:《太平经》成书于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之际,由道士于吉等人整理,是道教首部系统经典,也是黄巾起义思想纲领。其核心思想包括元气论宇宙观、承负报应体系、均平主义理想、身国同构哲学。内容分十部以问答体展开。书中蕴含诸多智慧,如“治国如治身,得道者必清静”“

  • 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一部承载大愿与孝道的千年智慧之书。核心思想有三:一是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精神;二是以孝道为基的修行哲学,涵盖世间与出世间孝及进阶;三是因果法则的现实映射。内容架构由十三品构建,部分章节对应现代心

  • 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

    荷兰汉学家田海在跨学科力作中揭示关羽信仰底层密码,指出真正推动关羽成为全能之神的是民间口头传统,而非《三国演义》文学叙事。书中重构关羽形象穿越千年的变形记,历经历史现场、宗教角力、全民信仰爆发及现代转型等阶段。名言1:“关羽信仰本质上是口头传统对文字霸

  • 占星學中的月亮

    《占星學中的月亮》是解锁情感密码的佳作。核心思想为月亮是灵魂的成长坐标系,提出“月亮三重镜像理论”,打破传统占星学局限,有“太阳是命运的乐谱,月亮是生命的演奏方式”等观点,强调日月能量互补及月亮滋养对太阳愿景的重要性。内容架构完整,涵盖神话原型解码、

  • 窄门

    名言1. “窄门太小,容不下两个人并肩而行”:道尽理想主义爱情困境,暗示精神洁癖对亲密关系的瓦解。2. “如果没有信仰,你的生活态度会不同吗?”:直指宗教伦理对人性的规训,引发对自由意志的深层思考。 核心思想《窄门》以清教伦理为背景,通过杰罗姆与阿莉莎的爱

  • 信仰与利益之网: 僧侣、海商与中日交流

    《信仰与利益之网》由李怡文教授所著,提出公元839年日本停派遣唐使后,中日通过“宗教 - 商业双轨网络”完成文明互动的颠覆性观点。书中从宗教交流、海商网络、非官方政治博弈三个维度重构历史,按不同时期展现跨越五个世纪的交流动态。名言1:“停派遣唐使不是终点,而

  • 忏悔录(全2册)

    《忏悔录》是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作品,开创现代自传文学先河。名言“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体现其真诚,撕开自己灵魂与时代虚伪面纱;“文明社会用金线编织的锁链,比原始时代的荆棘更令人窒息”,指出启蒙时代悖论。该书分两卷,卷一展

  • 太乙金华宗旨

    《太乙金华宗旨》以“金华”象征先天真阳之气,构建独特修炼体系。核心思想有性命双修论,主张“命无性不立,性无命不存”;三丹田学说,通过“回光守中”贯通三田;宇宙人身观,重构天人共振频率。全书13章层层递进,后六章侧重纠偏验证。书中名言:“金华即光也,光即

  • 论隐秘的上帝

    名言1:“上帝既非被称道,也非不被称道”。核心思想:这一悖论论断是全书方法论基石,主张通过否定人类概念对上帝的限定接近真理,体现“有学问的无知”是通向更高真理的阶梯。推荐理由:它奠定了库萨在《论隐秘的上帝》中独特的认知方法论,开拓了新的神学认知路径。名

  • 当代学术入门:犹太教

    **总结**:《当代学术入门:犹太教》由牛津大学资深研究员诺曼·所罗门著,赵晓燕教授译,“牛津学术基因 东方阐释智慧”使书独具特色。内容涵盖犹太教历史、信仰架构、经典、仪式、哲学交锋及现代转型。书中经典名句众多,如“世界建立在三块基石之上:托拉、侍奉、仁慈

  • 简明中国佛教史

    《简明中国佛教史》以“文化融合”为暗线,梳理佛教传入中国到本土化转型全过程。核心思想围绕三大视角:思想内核传承、实践智慧演进、精神自由追求,强调佛教参与中国社会治理。内容涵盖初传、鼎盛、转型三个时期。名言1:“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 伊斯兰的苏非神秘主义

    《伊斯兰的苏非神秘主义》由金宜久撰写,是国内苏非主义研究拓荒之作,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核心思想提炼出合一论、阶梯论、体验论三大精神内核,鲁米说“你寻找的其实是你自己”体现合一论。全书以史学视角构建四大知识模块,呈现神秘主义全景。书中有诸多跨文化思考点

  • The Rise of the Monophysite Movement

    《基督一性论运动的兴起》是改写基督教史观的颠覆性著作,以431 - 642年为时间坐标,揭示基督一性论运动是古代地中海世界文明转型的关键。作者引入社会人类学方法,指出教义之争是三大文化圈、三种语系文明的博弈,如“圣餐杯里盛着的不只是葡萄酒,还有尼罗河的泥沙与幼

  • Transforming Monkey: Adapt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a Chinese Epic

    《Transforming Monkey: Adapt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a Chinese Epic》以跨文化视角解构孙悟空千年演化史。书中指出其形象改编对应特定时期文化焦虑与身份重构需求,印证“适应性神话”理论。从时间、空间、媒介、理论四维透视,剖析其形象嬗变。名言提炼:1. “每

  • Games and Play in Chinese and Sinophone Cultures

    《Games and Play in Chinese and Sinophone Cultures》突破西方中心论视角,系统构建华语世界游戏文化理论体系。以“游戏即文明密码”为范式,揭示游戏对华人社会集体记忆与文化基因的塑造,创新性提出“游戏拓扑论”。内容从时空折叠的游戏考古到数字时代文化迁徙,再

  • The Study of Change: Chemistry in China, 1840-1949

    **总结**:《The Study of Change: Chemistry in China, 1840 - 1949》是美国学者从化学学科切入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学术著作。本书亮点在于学科史与社会史交织、田野调查式写作及全球史视野。内容以“器物 - 制度 - 文化”展开,涵盖知识版图重构、制度移植实验、战

  • Literary Migrations: Traditional Chinese Fiction in Asia (17th-20th Centuries)

    核心思想:《Literary Migrations: Traditional Chinese Fiction in Asia (17th - 20th Centuries)》聚焦17至20世纪中国传统小说在亚洲多国传播与本土化,揭示文本流动背后文化价值观的碰撞融合。名言1:“当《水浒传》的梁山好汉在江户町人的戏台上挥舞薙刀时,文本已不

  • The Japanification of Children's Popular Culture

    总结:《The Japanification of Children\'s Popular Culture》以1956年哥斯拉电影登陆美国为起点,揭示日本流行文化通过多种媒介重构美国儿童娱乐世界,“日本化”是文化元素的创造性转化。内容涵盖历史轨迹、文化解码、文化碰撞等维度。名言:“当皮卡丘的电子音成为千

  • Radical Egalitarianism: Local Realities, Global Relations

    总结:《Radical Egalitarianism: Local Realities, Global Relations》以“世界多重面向”理论为基础,挑战传统平等观线性思维,提出“激进平等主义”范式。通过15个田野案例揭示文化差异是孕育新型政治潜能的土壤。内容从时空、空间、概念、未来四维透视平等密码。书中

  • Cinema and the Cultural Cold War: US Diplomacy and the Origins of the Asian Cinema Network

    总结:《Cinema and the Cultural Cold War》揭秘美国在亚洲的“银幕谍战”,美国国务院将电影胶片化作意识形态武器,重塑亚洲电影工业格局。本书颠覆传统冷战史研究框架,揭示文化工业军事化改造、跨国电影网络拓扑、反共叙事本土化等结论。书中介绍了好莱坞“文化马歇

共有50页首页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