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翻搅乳海”: 吴哥寺中的神与王

神王一体:吴哥寺浮雕如何书写高棉帝国的权力密码?

一、核心思想:解码浮雕中的神权政治密码
《“翻搅乳海”:吴哥寺中的神与王》以印度教经典神话"翻搅乳海"浮雕为切入点,揭示了吴哥寺建筑群作为**神权政治复合体**的本质。作者李颖通过**三重维度**展开论证:
1. **形式特质**:解析蛇王瓦苏基缠绕须弥山的经典构图,指出浮雕中蛇身形成**时间之环**的象征[1]
2. **符号情境**:对比印度原典与高棉变体,发现吴哥浮雕**刻意强化毗湿奴与国王的视觉同构性**[1]
3. **现实隐喻**:中央轴线上的因陀罗形象手持因陀罗网,暗喻**王权对宇宙秩序的掌控**[3]

二、内容架构:从艺术符号到权力叙事
第一章 凝固的神话:浮雕艺术的形式突破
- 蛇身缠绕的力学美学:分析瓦苏基蛇身形成的26道弧线如何隐喻**宇宙循环周期**
- 人物阵列的戏剧张力:97尊阿修罗与88尊天神构成黄金比例,体现**善恶力量的永恒博弈**
第二章 再造的史诗:本土化叙事策略
- 神王同构:毗湿奴的八臂造型与苏利耶跋摩二世的加冕仪式形成**镜像关系**
- 时空重置:将印度教创世神话改写为**高棉王朝起源叙事**[1]
第三章 石头的政治:建筑功能的多重性
- 墓庙合一:中央圣塔既是毗湿奴神殿,又是**国王灵骨存放处**
- 仪式剧场:长达350米的浮雕长廊实为**加冕仪式的永恒布景**[1]

三、思想精粹:经典论述摘录
> "蛇王瓦苏基的每一道鳞片褶皱都在计算着王朝兴衰的周期,石壁上的天神与阿修罗之役,实则是王权对时间的主宰宣言。"——第三章第四节

> "当朝霞染红五座玉米塔时,石壁上的毗湿奴便与陵墓中的君主共享不朽,这正是建筑师的终极隐喻。"——第五章结论

四、学术价值与阅读启示
跨学科研究典范
- 艺术史与政治学的碰撞:通过**情境分析法**还原12世纪高棉社会的权力结构[1]
- 文化记忆理论新实践:揭示浮雕如何成为**集体记忆的存储装置**

现实启发三重维度
1. **权力可视化**:古代统治者如何将抽象王权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符号
2. **建筑即宣言**:比较吴哥寺"墓庙合一"与明清帝陵"前朝后寝"的意识形态差异
3. **神话再生产**:警惕当代社会中神话叙事的政治工具化倾向

[1] "翻搅乳海":吴哥寺中的神与王-图书-手机当当网
[3] 泰国法王思想探源——兼评《翻搅乳海-吴哥寺中的神与王》
[5] 《“翻搅乳海”:吴哥寺中的神与王》出版--中文学术期刊【掌桥科研】

上一篇罪恶捕手下一篇西游记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