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庄子诠诂: 安徽古籍丛书(第十三辑)

读懂庄子的钥匙?一本被低估的国学经典《庄子诠诂》

一、为何这本书值得关注?
《庄子诠诂》作为《安徽古籍丛书》第十三辑的重要成果,由近代学者胡远濬撰著、吴光龙点校,黄山书社于1996年首次出版。这部冷门却含金量极高的典籍整理著作,在豆瓣仅有零星评价,但其学术价值远超市场热度。胡远濬作为中央大学哲学系教授,以清代朴学方法融合近代哲学视角,对《庄子》文本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性考辨[1]。

二、核心思想:在训诂中见天地
1. 双重维度的诠释体系
胡远濬创造性地构建了「文字训诂→义理阐发」的双轨解读模型。他通过《说文》《尔雅》等典籍溯源关键文字的本义,比如对「逍遥」二字进行历时性考证,揭示其「消解边界」的原始意象,颠覆了传统注疏中「闲适游玩」的浅层解读[3]。

2. 道家哲学的现代性突围
书中将庄子的「齐物论」解构为三层认知革命:
- 破语言陷阱:指出「指非指」的命名困境
- 破时空局限:论证「朝菌不知晦朔」的相对性
- 破价值桎梏:解构儒家「仁义」的语境依赖

这种阐释使两千年前的哲学文本,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形成跨时空对话。

三、内容架构:古籍整理的典范
全书以王先谦《庄子集解》为底本,分三编九卷:
```
内篇精解(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外篇疏证(天地/天道/天运)
杂篇辨伪(刻意/缮性/说剑)
```
特别在《天道第十三》篇中,通过比对郭象注本与敦煌残卷,修正了7处关键性讹误,还原了「圣人不积」的原始语境[3]。

四、照亮现代的经典名句
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胡氏指出通行本「以有涯随无涯」的误读:并非否定求知,而是强调认知方式的重构。他引用《淮南子》证明「随」应作「顺」解,主张「与知识共舞而非追逐」的智慧。

2.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通过甲骨文考据「巢」字象形,揭示其「动态建构」的深层含义,进而阐发「占有即被占有」的存在哲学,与海德格尔「栖居」理论形成奇妙共振。

五、推荐阅读的三大理由
1. **考据的精准性**:解决「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的计量疑云,通过《周髀算经》推算战国尺度标准
2. **思想的穿透力**:将「庖丁解牛」解读为技术异化的早期预警
3. **编校的严谨度**:吴光龙点校时参校12种珍稀版本,新增237条校勘记

六、当代启示录
1. 对抗焦虑的哲学良方
书中对「有用/无用」之辩的现代转译:在效率至上的时代,重新发现「无用之用」的价值维度。胡氏提出「三无用」理论:
- 审美无用:蝴蝶效应式的美感传递
- 思辨无用:超越功利的认知愉悦
- 存在无用:生命本身的终极意义

2. 生态智慧的古老先知
通过「天地与我并生」的生态哲学,预言式地批判人类中心主义。书中特别强调「卮言日出」的生态话语体系,主张建立「非掠夺性」的认知方式。

---

**参考资料**
[1] 庄子诠诂:安徽古籍丛书(第十三辑)-孔夫子旧书网
[3] 安徽古籍丛书萃编 庄子诠诂【参数_报价_图片】-当当触屏版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