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The Power of Patriarchs: Qisong and Lineage in Chinese Buddhism

重塑传统:契嵩如何用谱系书写改写北宋佛教史?

一、核心思想:谱系建构中的宗教话语权博弈
在北宋三教合流的思想激荡中,禅僧契嵩(1007-1072)完成了一个划时代的创举——他通过《传法正宗记》《传法正宗定祖图》等著作,将禅宗法脉上溯至佛陀弟子摩诃迦叶,构建起完整的二十八祖传承谱系。这种看似简单的历史书写,实则是争夺宗教正统性的战略布局:通过将达摩禅法纳入佛教正统传承序列,契嵩成功消解了天台宗等教派对禅宗"教外别传"合法性的质疑[3][7]。

二、内容架构:一部多维度的思想传记
1. 历史语境重构(3章)
- 北宋初年的宗教政策图谱
- 天台宗判教理论对禅宗的挑战
- 士大夫群体中的佛教认知转向

2. 契嵩思想解构(5章核心)
- 《辅教篇》中的儒佛会通策略
- 《定祖图》的视觉化叙事创新
- 法统论与《坛经》文本的互文关系
- 《非韩》系列对儒家批评的反向解构
- 碑铭书写中的地方信仰网络构建

3. 历史回响(2章)
- 大慧宗杲对谱系理论的实践运用
- 明清"法嗣之争"中的谱系话语遗存

三、思想精粹:照亮千年的智慧火花
> "释迦虽去世,摩诃迦叶犹以正法付阿难,展转相付,此其所以为教也。" ——《传法正宗记》

> "儒佛者,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乎治。" ——《辅教篇》

> "心乎若明,则万物皆照;心乎若昏,则一物不睹。" ——《坛经赞》

四、多维度的阅读价值
**学术突破**:首次系统解构契嵩"三位一体"的护教策略(文献考据 图像分析 社会网络研究),揭橥北宋佛教转型期知识生产的运作机制。

**现实观照**:为当代宗教对话提供历史镜鉴,展现异质文明如何在保持本真性的前提下实现创造性转化。书中对《定祖图》视觉修辞的分析,更开创了佛教图像学研究的新范式。

**阅读门槛**:建议具备宋代思想史基础知识,书中大量碑刻文献的考释需要配合注释细读。对禅宗公案熟悉的读者,能更深刻体会契嵩编订《六祖坛经》的深意。

五、思想启思录
1. **历史建构的双重性**:契嵩的谱系工程揭示所有"传统"都具有建构性质,这种建构既是应对现实挑战的策略,也反过来塑造了后人对传统的认知框架。

2. **跨文化对话的智慧**:面对欧阳修等儒臣的责难,契嵩没有选择对抗,而是通过重新诠释"孝道""礼制"等儒家核心价值,完成佛教的本土化调适。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对话策略,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3. **书写权力的觉醒**:通过控制祖师传记的书写权,契嵩实际上掌握了界定禅宗正统的话语权。这提醒我们关注所有宗教典籍背后的权力运作机制。

[3] 佛经
[7] 禅宗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