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盐铁论: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一场千年前的“经济峰会”如何点破今日困局?解密《盐铁论》的永恒智慧

一、青铜灯下的思想交锋:一场改写中国历史的经济辩论
公元前81年的长安城,未央宫中六十余盏青铜灯照亮了汉帝国最激烈的思想碰撞。御史大夫桑弘羊与来自民间的贤良文学之士,就国家盐铁专营政策展开长达三十余日的激辩。这场被后世称为"盐铁会议"的巅峰对话,不仅塑造了西汉中期的经济格局,更被桓宽以如椽大笔凝结为《盐铁论》——这部被誉为"中国古代经济学百科全书"的奇书[3][4]。

二、穿越千年的治国蓝图:全书核心议题解密
1. 国家垄断VS自由经济
桑弘羊以"山海之利必归朝廷"的锐利主张,系统阐释盐铁专营、均输平准等政策的必要性。他创造性地提出"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财政思想,通过国营工商业获取军费与赈灾资金,这种"取之无形"的智慧至今令人惊叹[1][7]。而贤良文学派则高举"王者不蓄聚,下藏于民"的儒家理想,痛陈官营导致的质次价高、与民争利等弊病[4][6]。

2. 农商关系的千年之辩
"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桑弘羊的这句名言颠覆了传统重农观念,首次将工商业提升到与农业并重的战略地位[7]。与之针锋相对,文学之士则坚持"崇本抑末",认为"末盛则本亏"的商业发展将动摇国本。这场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争论,在当今乡村振兴与城市化的矛盾中仍能听见历史回响。

三、六十篇对话构建的思想迷宫
全书采用独特的"对话体"结构,前四十一篇如纪录片般再现会议实况:从《本议》篇确立辩论框架,到《忧边》篇讨论边防开支,《水旱》篇剖析自然灾害应对,层层递进展现政策全貌。后十九篇转向法治、外交等延伸议题,最终以《杂论》收束,宛如交响乐的华彩终章[4][5]。

四、照亮古今的智慧火花:十大震古烁今的箴言
1. "富国非一道"(桑弘羊)——打破单一经济思维的千年先声
2. "王者不蓄聚,下藏于民"(文学派)——藏富于民的永恒理想
3. "均输则民齐劳逸"(御史)——宏观调控的原始模型
4. "市商不通,难得之货不贵"(贤良)——市场规律的朴素认知
5. "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大夫)——资源税的理论雏形

五、当西汉智囊遇见现代经济:七大现实启示
1. 国家资本的双刃剑:国企如何在垄断与竞争中寻找平衡点[2][7]
2. 平准基金的前世今生:从汉代的物价调控到现代期货市场
3. 关税战的思想源流:桑弘羊"本重币虚"理论对贸易战的启示
4. 精准扶贫的历史镜像:均输政策中的"损有余补不足"智慧
5. 数字货币的古代预言:五铢钱统一铸造对货币主权的警示[6]

六、为什么选择这个版本?
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版(豆瓣9.0)以三大优势成为首选:
1. 全景式注释:破解2000年前的经济术语密码
2. 双色对照排版:原文与译文左右辉映,思辨之美跃然纸上
3. 名家导读手册:附赠20页专题研究,搭建古今对话的桥梁

七、开卷如晤:在青铜铭文中触摸时代脉搏
翻开泛黄的书页,仿佛置身未央宫辩论现场:桑弘羊的数据论证如利剑出鞘,文学之士的道德追问似黄钟大吕。这场持续两千年的思想对话,在乡村振兴、国企改革、贸易摩擦等当代议题中不断获得新的注解。当我们为"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争论时,不妨回望这场奠定中华经济思维基石的伟大辩论——那里藏着比西方经济学早诞生1800年的东方智慧。

[参考编号]
[1] 什么是盐铁论?主要观点是什么?
[2] 盐铁论的现实意义:从古代经济政策看现代市场经济
[3] 盐铁论 - 图书 - 豆瓣
[4] 《盐铁论》 Discourses on Salt and Iron-国际治理创新学院
[5] 《盐铁论》:洞察西汉经济与思想交锋的历史珍宝
[6] 盐铁论(全文注释本)-图书-手机当当网
[7] 美国为什么要翻译西汉《盐铁论》?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