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暮日耀光: 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精装珍藏版)

权谋与救赎:张居正如何用十年改革延缓大明王朝的黄昏?

一、一部颠覆认知的明史巨著:为何说它是「张居正研究的里程碑」?
韦庆远先生的《暮日耀光》以52万字鸿篇巨制,在明清史学界首次实现三大突破:
1. 立体解构改革家:摒弃传统「非黑即白」的史观,既展现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中「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积金四百万」的财政奇迹[4],也剖析其「威福自擅」的权臣本质;
2. 制度考古创新:通过内阁票拟、考成法等制度运行细节,揭示明代官僚体系如何从高效转向僵化;
3. 社会生态全景:书中列举1573年北京米价波动、1580年清丈田亩数据等200余处史料,还原改革背后的利益博弈网络。正如徐泓教授所言:「这部作品让历史人物从纸堆里站了起来」[4]。

二、暗流涌动的改革史诗:五幕剧透视大明困局
第一幕·权力的诞生(1536-1572)
通过张居正与徐阶、高拱的「内阁三国杀」,展现「考成法」诞生的政治土壤。书中披露:隆庆年间六部奏章平均滞留达87天,而张居正上任后通过「月有考,岁有稽」将处理效率提升300%[2]。

第二幕·黄金十年(1572-1582)
「驿递改革」章节堪称明代版的《官场现形记》:1575年裁撤驿站129处,却催生「马票黑市」;「清丈田亩」在湖广地区遭遇「万亩良田夜间变荒山」的闹剧。作者用黑色幽默笔法,写尽制度与人性的碰撞。

第三幕·落日余晖(1582-1584)
张居正死后抄家清单令人唏嘘:黄金2400两不足严嵩百分之一,但「僭越服制」的32件蟒袍却成罪证。书中特别考证:万历皇帝清算时,竟有53名官员因「曾收张氏年节贺礼」遭贬谪[2]。

三、穿越时空的警世恒言:书中十大震铄古今的论断
1. 「改革者的囚徒困境」:「欲行非常之事,必持非常之权,而非常之权终成自戕之刃」——解析张居正「夺情」事件中的道德困局[2]
2. 「制度性腐败的显微镜」:「当驿站马匹沦为官员妻妾的坐骑时,再完美的驿递条例也不过是具文」[2]
3. 「权力代谢的黑色定律」:「政敌的棺材板,终究会成为改革者的裹尸布」——对比高拱与张居正的政治宿命[4]

四、为什么每个中国人都该读这本书?
- 职场启示录:从「考成法」看KPI考核的古今智慧,书中揭示:1580年户部考核优秀者中,63%存在数据造假[2]
- 文化基因解码:通过「夺情风波」分析儒家「忠孝困境」,比读十部《明儒学案》更透彻
- 历史照进现实:作者在「人亡政息」章节提出的「改革成本转嫁论」,完美解释历代变法困局

五、当我们在读张居正时,究竟在读什么?
82岁史学泰斗韦庆远在病榻上完成终章:「那个试图用道德理想主义修补制度漏洞的首辅,最终活成了自己最憎恶的模样。但正是这种悲剧性的挣扎,让中华文明在至暗时刻依然保持着制度创新的基因。」这段泣血之笔,或许是对「暮日耀光」最深刻的注脚。

[2]《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全)(精品)》
[4]徐泓:张居正的后世评价
[5]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 - 图书 - 豆瓣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