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儿个来聊聊《华严经》,它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核心经典,也是中国华严宗根本经典。其核心思想是“法界缘起”与“事事无碍”的圆融哲学。“法界缘起”说宇宙万物都从“一真法界”衍生,万物互为因缘、相互依存;“圆融无碍”强调现象界虽有差别,但本质相通,就像帝释天的宝网,宝珠间光影交融。修行要从“发菩提心”开始,经过五十二阶位最终证入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
唐代实叉难陀译的《八十华严》共80卷39品,以佛陀在七处道场、九次法会宣说展开。菩提场会揭示“卢舍那佛庄严藏世界”,奠定“一即一切”宇宙观;普光法堂会详述菩萨修行五十二阶位;入法界品通过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展现实践智慧;十定品等探讨时空相对性,提出“一念含摄三世”的超验时空观。
《华严经》有不少经典名句。“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揭示心性创造世界的能动性;“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体现圆融哲学;“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是“事事无碍”的核心表达。
这经历史地位可不低。武则天亲自参与译场工作还作序,还让全国建华严寺。高僧杜顺开创“法界观”体系,法藏用“金狮子喻”向武则天阐释玄义。在国际上,新罗僧义湘把华严思想传入朝鲜半岛,日本东大寺依它建立“奈良华严宗”。
在现代,它也有很大价值。哲学上,法界缘起说是系统论雏形,“依正不二”思想为生态哲学提供东方方案;心灵修持方面,能破除二元对立认知,还能让人明白真理在日常实践中;文化辐射上,启发了像敦煌壁画《华严经变》等艺术创作,程朱理学“理一分殊”命题也受其“一多相即”思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