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大唐内典录》:唐代佛典目录的集大成之作

综合现有资料信息,对《大唐内典录》的总结如下:

---

一、主要内容
《大唐内典录》是唐代佛教经典目录学著作,主要对汉至唐初传入的佛教典籍进行系统整理与分类。书中按经、律、论三藏分门别类,涵盖大乘经律论(如《大般涅槃经》《大集经》等)和小乘论(如《贤圣集传》),并标注译者、译时及版本来源。其目录结构以“帙”为单位组织经典,便于检索与管理。

---

二、主要思想
1. 佛典正统性:强调佛教经典的传承需“钦承至训为灭结之元标”,即遵循佛陀教义以断除烦恼根源。
2. 生死解脱观:提出通过“体解玄图镜死生之本”,即深入理解佛法以洞察生死本质。
3. 译经规范:注重译经的准确性,如后秦鸠摩罗什、北凉道龚等译者的严谨态度被多次提及。

---

三、主要作者与译者
- 编纂者:唐代高僧道宣(现存资料未直接提及,但据历史记载为道宣所撰)。
- 重要译者:
- 鸠摩罗什(后秦):译《佛藏经》等大乘经典。
- 道龚(北凉):译《宝梁经》等。
- 道泰(北凉):译《入大乘论》。

---

四、重点语句摘录与分析
1. “钦承至训为灭结之元标,体解玄图镜死生之本”
- 分析:强调佛典的根本价值在于指导修行者破除烦恼(灭结),并借佛法智慧(玄图)参透生死真相,体现大乘佛教的终极追求。
2. “伪朝仁义可曰销声,德行是称凋殞”
- 分析:批评南北朝时期部分政权对佛法的曲解,主张回归正统教义,反映唐代佛教界对经典纯正性的维护。

---

五、社会影响力
1. 佛典整理标杆:为后世《开元释教录》奠定基础,成为汉传佛教目录学的典范。
2. 译经史研究依据:记录早期译经者如鸠摩罗什的贡献,为佛教传播史提供关键史料。
3. 思想统一作用:通过系统分类强化大乘经典地位,推动唐代佛教宗派(如天台宗、华严宗)的理论发展。

---

参考资料:
大唐內典錄序
大乘律-大唐内典录全文原文
之五《大唐內典錄》
大乘经一译-大唐内典录
入大乘论-大唐内典录

注:因参考内容权威性有限,部分信息结合佛教史常识补充完善。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