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佛遗教经论疏节要〉:融合多宗思想,影响千年佛文化》

《佛遗教经论疏节要》综合解析

---

一、主要内容与结构
1. 整体框架:
该论疏分为两大部分:
- 总叙经义:概述《佛遗教经》的核心思想,强调戒、定、慧三学为佛教修行的根本。
- 别解经文:逐句解析经文内容,结合马鸣菩萨的《佛遗教经论》及天台宗思想,阐释佛陀临终教诫的深意。

2. 核心思想:
- 戒律与修持:主张“扶律诠定”,强调戒律是定慧的基础,需通过持戒净化身心。
- 知足与解脱:提倡“知足之法”,认为知足是富乐安稳的根本(如“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
- 生死观:以佛陀涅槃前的教言为范本,引导信众超越生死执着,证悟涅槃。

---

二、作者与翻译
1. 原经与译者:
- 佛经来源:《佛遗教经》是佛陀涅槃前的最后教言,由姚秦时期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汉译。
- 论疏作者:
- 净源(宋代僧人):节要整理前人注疏,融合天台宗与律宗思想。
- 袾宏(明代云栖大师):补注补充华言翻译,使内容更贴合汉语语境。

---

三、重点语句分析
1. 知足之法:
>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 内涵:强调内心知足超越物质环境,契合佛教“离贪”的修行核心。
- 现实意义:启发人们通过节制欲望获得心灵自由,具有普世伦理价值。

2. 戒定关系:
> “中夜三唱圆戒珠以严身,上士七科滋法乳而延命。”
- 解析:以戒律为修行根基(“严身”),通过持戒滋养法身慧命(“延命”),体现戒定一体的实践观。

---

四、社会影响力
1. 佛教发展:
- 推动汉传佛教戒律体系系统化,成为唐宋时期僧众修行的指导经典。
- 融合天台宗、律宗思想,促进佛教宗派间的理论互通。

2. 文化融合:
- 注疏中援引儒家“寡尤寡悔”等概念,体现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的互动。
- 历代书法家(如王羲之、孙过庭)书写《佛遗教经》,提升其艺术与文化地位。

3. 后世影响:
- 为明清佛教注疏提供范式,如袾宏的补注成为后世研究的重要参考。
- 经文中的“知足”思想至今仍被用于心灵修养与伦理教育。

---

参考资料
佛遗教经在线阅读,简介 - 快看漫画
佛遗教经论疏节要 - 佛弟子文库
佛遗教经论疏节要内容及目录-识典古籍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