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律异相》的总结
一、主要内容与结构
《经律异相》是一部由南朝梁代僧人编纂的佛教类书,主要汇编散见于佛教经律中的佛经故事、民间传说及义理精华。全书按内容分为 “天、地、佛、菩萨、僧、国王”等二十二部,涵盖佛教世界观、修行实践、因果伦理等主题,具有百科全书性质。
二、主要思想
- 佛教义理传播:通过故事和传说阐释佛教核心思想,如因果报应、持戒修行、慈悲利他等,旨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佛法。
- 伦理教化:强调持守戒律(如斋戒)的重要性,并通过寓言故事(如“三试恶狼 持守斋戒”)传递道德准则。
- 修行实践:记载修行者的解脱经历,例如“有人避害出家见佛成道”等故事,体现出家修行的精神价值。
三、主要编纂者
- 主编者:宝唱,受梁武帝敕命主持编纂,僧豪、法生等僧人协助完成。
- 文献来源:广泛引用了《杂阿含经》《中阿含经》等早期佛经,并参考了多部经律典籍。
四、社会影响力
1. 文献价值:对佛教经典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类,为后世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尤其在佛经校勘、版本对比方面具有独特价值。
2. 文化传播:通过故事化表达促进佛教本土化,影响了中国民间文学和伦理观念。
3. 类书典范:作为中国早期佛教类书,其编纂体例对后世佛教文献(如《法苑珠林》)有深远影响。
---
参考资料
经律异相 (豆瓣)
经律异相内容及目录
什么是经律异相
《经律异相》:三试恶狼 持守斋戒
有人避害出家见佛成道十五
《经律异相》的校理与异文语料价值
宝唱《经律异相》所引之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