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高僧传》主要内容及分析
---
一、基本信息
- 作者:明代僧人如惺(号幻为),天台宗真清弟子,兼习禅宗。
- 成书时间: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 内容范围:收录北宋末至明代约500年间高僧事迹,共分三篇(译经、解义、习禅),含正传138人、附传71人。
---
二、主要思想
1. 禅净合一:融合禅宗“明心见性”与天台宗教义,强调修行需兼顾经义理解与实修体悟。
2. 注重实修:通过高僧闭关、苦行等事迹(如释守珣闭关“誓不展衾”),强调实践对证悟的重要性。
3. 超越苦难:记载僧人因乱世出家(如释宝岩因丧乱剃度),体现佛教对人生苦难的超越性关怀。
---
三、重点语句摘录与分析
1. 释真清“日诵经史数千言,终身不忘一字”
- 分析:反映高僧博学多闻,契合天台宗重视经典研习的传统,强调智慧积累对修行的基础作用。
2. 释守珣“今生若不彻去,誓不展此(衾)”
- 分析:彰显禅宗破釜沉舟的修行决心,体现“不悟不休”的实证精神。
3. 释宝岩“因罹丧乱,与弟同薙发为僧”
- 分析:揭示佛教对乱世中个体的精神救赎功能,呼应佛教“离苦得乐”的核心教义。
---
四、社会影响力
1. 填补历史空白:补足《宋高僧传》至明代间的佛教史缺环,为研究宋明佛教传承提供关键史料。
2. 宗派研究价值:记录天台宗与禅宗融合趋势,成为后世研究佛教宗派发展的重要依据。
3. 文化传承意义:书中高僧的修行典范对明清佛教徒产生深远影响,推动禅净双修等实践方式的普及。
---
参考资料
明高僧传_如惺_在线阅读-贤学网
大明高僧传 【中国佛教】—— 佛教词典
什么是大明高僧传 - 在线佛学词典
识典古籍相关原文摘录
大明高僧传卷第五-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