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昧仪》的总结
一、主要内容
该著作是一部佛教修持仪轨,核心内容为通过礼拜观世音菩萨、诵持陀罗尼咒及忏悔法门,消除恶业、疾病与灾难。其仪轨步骤包括:
1. 严净道场:布置清净的修行场所。
2. 礼敬三宝:向佛、法、僧及观世音菩萨行五体投地礼。
3. 持咒修法:诵念《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等神咒,辅以杨枝净水等象征性法物。
4. 忏悔观慧:强调通过理观(智慧观照)破除业障,结合止观法门深化修行。
二、主要思想
1. 消灾解难:以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愿力为核心,消除现世与后世的毒害、恶业及不祥之事。
2. 忏悔为本:提出“大乘三种忏悔必以理观为主”,强调忏悔需以智慧观照业障本质,避免流于形式化苦行。
3. 持咒修持:通过陀罗尼咒的功德力破除障碍,如经文所述“恶业如火焚薪,永尽无余”。
三、作者与翻译
1. 原经来源:基于东晋时期译师难提翻译的《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简称《请观音经》)。
2. 仪轨整理者:宋代天台宗高僧遵式(慈云忏主)重新编订仪轨,整合《请观音经》与智者大师(智顗)的《请观音经疏》,形成系统化的修持方法。
四、重点语句摘录与分析
1. “观慧之本不可阙也”:强调修行需以智慧观照为核心,若缺乏观慧,则忏悔仅成无益苦行。
2. “一切大乘经中明忏悔法,悉以此观为主”:指出大乘忏悔法门的根本在于理观,呼应天台宗“止观双修”的思想。
3. “恶业、恶行、不善恶聚,如火焚薪,永尽无余”:比喻持咒修法的功德力可彻底消除业障,彰显佛教因果观与解脱思想。
五、社会影响力
1. 佛教仪轨发展:该仪轨是宋代天台宗重要忏法之一,对后世水陆法会等宗教仪式产生深远影响。
2. 修行实践指导:其强调“理观与事仪并重”的理念,成为大乘佛教忏悔法门的典范,推动佛教修行系统化。
3. 文化传播:智者大师的注疏与遵式的整理使其在中日韩等东亚佛教圈广泛流传,至今仍为重要修行文本。
---
参考资料
佛学大辞典: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
佛光大辞典:请观音经
识典古籍: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昧仪
学佛网: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昧仪原文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修法及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