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经疏》总结
一、主要内容
《盂兰盆经疏》是唐代华严宗高僧宗密对《佛说盂兰盆经》的注释,核心围绕“孝道”展开。通过解读目连救母的故事,强调佛教与儒家孝道思想的融合,提出以供养僧众、修善积德的方式超度亡亲、报答父母恩情。宗密在疏中调和佛教轮回观与中国传统伦理,主张通过盂兰盆法会实践孝道。
二、主要思想
1. 孝道为儒释共尊:认为孝道是贯通人神、贵贱的根本伦理,“儒释皆宗之,其唯孝道矣”。
2. 现世报恩与救赎:倡导通过供养僧众、行善修福,解救父母于轮回苦难,如“应孝子之恳诚,救二亲之苦厄”。
3. 宗教仪式与社会伦理结合:将盂兰盆法会(七月十五供僧)作为孝道实践,既符合佛教教义,又回应中国社会的伦理需求。
三、主要作者与背景
- 作者:唐代僧人宗密(780-841年),华严宗五祖,主张儒释道三教调和。
- 背景:针对唐代佛教与中国传统孝道的矛盾,通过注释经典促进佛教本土化。
四、重点语句分析
1. “始于混沌,塞乎天地……其唯孝道矣”
- 分析:强调孝道的普遍性,超越时空与阶层,成为儒释共同推崇的伦理核心。
2. “应孝子之恳诚,救二亲之苦厄,酬昊天恩德”
- 分析:体现佛教“因果报应”与儒家“昊天恩德”的结合,主张通过宗教实践实现孝亲报恩。
五、社会影响力
1. 推动盂兰盆节传统:经疏强化了七月十五供僧、超度亡亲的习俗,成为东亚盂兰盆节的重要理论依据。
2. 促进儒佛融合:调和佛教轮回观与中国孝道,减少文化冲突,助力佛教本土化。
3. 影响民间信仰与文学:目连救母故事衍生出戏曲(如“目连戏”)、民俗活动,深化孝道文化。
4. 现代反思:传统孝道虽具积极意义,但需结合现代价值观批判继承。
---
盂兰盆经疏--.txt
参考资料
伦理道德论文-浅谈佛教《盂兰盆经》中的孝道思想
净土宗经典,行孝报母恩的佛经典籍
盂兰盆经疏
试论佛教伪经《净土盂兰盆经》的价值及其影响
佛门孝经——《佛说盂兰盆经》
盂兰盆法会的意义及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