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唐代《甄正论》:批判道教,捍卫佛教正统地位》

关于《甄正论》的总结

一、主要内容与核心思想
《甄正论》是唐代佛授记寺沙门玄嶷所著的佛教护教文献,核心思想在于批判道教经典(如灵宝经)及“天尊”等名号的伪妄性,试图通过辩驳确立佛教的正统地位。其内容以对话体展开,通过“公子”与“先生”的问答形式,从佛教立场驳斥道教教义与修行体系,强调佛教真理的超越性。例如,文中用“有人寐而梦者,于梦中,又占其梦”的比喻,暗指道教对真理的认知如同梦中占梦般虚妄。

二、作者与背景
- 作者:玄嶷,唐代佛教僧人,生平不详,但其活动背景与佛道之争密切相关。唐代佛道二教竞争激烈,玄嶷的著述反映了佛教对道教扩张的回应。
- 创作意图:通过批判道教经典(如灵宝经、三清信仰)和儒家典籍的解读矛盾(如引用孔安国“三坟五典”之说),巩固佛教在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

三、重点语句分析
1. 批判道教虚幻性  
  “有人寐而梦者,于梦中,又占其梦”:以“梦中占梦”比喻道教教义的逻辑循环与虚妄性,强调其缺乏真实根基。
 
2. 对比儒释道差异  
  “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五典,言常道也”:借儒家典籍分类,暗示道教对“道”的理解偏离正统,进而凸显佛教教义的完备性。

3. 佛教真理的绝对性  
  “爝火之末,对曦景之层曜”:以“爝火”(小火把)与“曦景”(日光)的对比,喻指道教在佛教真理面前的渺小,强调佛教智慧的至高无上。

四、社会影响力
1. 宗教论争中的工具:作为唐代佛道论衡的重要文献,《甄正论》为佛教徒提供了批判道教的系统性理论依据,可能影响了朝廷对佛道二教的政策倾斜。
2. 思想史价值:反映了唐代三教(儒、释、道)思想交锋的激烈程度,尤其是佛教对本土宗教的排斥与融合尝试。
3. 文献学意义:其内容被收录于《阅藏知津》等佛经目录学著作,成为后世研究佛教护教文献的重要参考。

---

甄正论--.txt

参考资料  
识典古籍-阅藏知津-甄正论  
甄正论卷中-识典古籍  
甄正论卷中-识典古籍  
甄正论卷下-甄正论全文原文-识典古籍  
道教信仰形态与内容的演变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