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窝阔台汗时代大蒙古国研究

    核心思想:《窝阔台汗时代大蒙古国研究》填补13世纪蒙古帝国研究空白,揭示窝阔台汗在成吉思汗与忽必烈之间的过渡作用,从制度、经济、文化三方面重新定义他。窝阔台汗12年统治完成三大使命,为蒙古治世奠基。名言1:“取天下于弓马,治天下必以舟车”,揭示军事征服与文

  • 娜塔莎之舞: 俄罗斯文化史

    《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是理想国译丛“破壁之作”。作者以“娜塔莎之舞”切入,揭示俄罗斯文化身份焦虑。费吉斯提出“两个俄罗斯”理论,指出文化存在文明与野蛮博弈、身份认同困局。书中八大核心章节剖析不同时期文化特点。名言:1. “她的舞姿里住着整个俄罗斯”

  • 中华道学文化系列: 此系列丛书共用一ISBN号,实共8册:龙虎丹道/郝 勤著 道在养生/郝 勤,杨

    名言1:“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龙虎丹道》揭示的内丹三关)名言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道在养生》四时养生总纲)核心思想:《中华道学文化系列》以8册合辑构建道学认知体系,有生命哲学追问、天人合一智慧、文化基因解码三大核心思

  •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与仪式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与仪式》是美国人类学家武雅士编著的论文集,凝结西方学者对华南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核心思想通过三重模式解码信仰:官僚模式展现“以人度神”思维;个人模式体现功利主义信仰实践;异端模式是边缘群体反抗叙事。名言提炼:- “民间信仰的神灵体系,

  • 语言的社会史: 近代《圣经》汉译中的语言选择(1822-1919)

    总结:刘云《语言的社会史:近代圣经汉译中的语言选择(1822 - 1919)》以《圣经》汉译为切入点,揭示语言选择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缩影。核心观点有二:语言是权力镜像,翻译策略即社会实验。书中梳理百年译经史中的四大语言战场。经典名句如“当传教士用‘饽饽’代替‘饼

  • 惹作

    总结:《惹作》以彝族女孩惹作生命轨迹为样本,展现现代文明与古老部族碰撞。作者易小荷用432天沉浸式体验和“四维叙事”构建大凉山图景。书中内容涵盖惹作不同阶段经历,从出生到觉醒、诘问。书中有文化瑰宝彝族克智诗,还揭示命名政治背后的性别暴力。本书具有多方面阅

  • Omnisubjectivity: An Essay on God and Subjectivity

    总结:《Omnisubjectivity: An Essay on God and Subjectivity》首次提出「全主观性」概念,重构神人关系。核心思想是上帝能全维度共情人类主观感受,以无限个第一人称视角存在。内容通过五重论证展开,包含导论、主体性光谱分析等。书中有10个值得咀嚼的命题,如“上帝

  • 商羯罗

    总结:商羯罗(788 - 820 年)仅 32 年就取得多数哲学家一生难及的成就。他建立四大修道院、创立“十名”教团,将吠檀多哲学推向新高峰。其吠檀多不二论把“梵”分为上梵与下梵,用“绳蛇喻”阐释幻相与真实的辩证,提出“四位意识说”引导个体证悟“梵我合一”。书中给

  • 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

    - **名言**:“礼的特征是宗教、伦理、政治三合一,这个‘三位一体’是了解中国思想史的关键钥匙。”“巫史传统使中国文明既避免了彻底的神秘主义,又规避了极端的功利主义,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中道。”- **核心思想**:李泽厚《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提出“巫史传统”是理解

  • 自然宗教对话录

    总结:《自然宗教对话录》是大卫·休谟的临终之作,通过虚构三人三天对话,将人类对终极命题的思考引向深入。书中指出宗教本质是人类恐惧的镜像投射。三位哲学家观点各有困局,克里安提斯的设计论、第美亚的神秘主义、斐罗的怀疑论各有特点,斐罗指出宗教道德是社会化产

  • The Field Armies of the East Roman Empire, 361–630

    总结:西蒙·麦克道尔的《The Field Armies of the East Roman Empire, 361–630》是改写拜占庭军事史的颠覆性著作。它将东罗马野战军体系建立提前两世纪,揭示4世纪中期就已形成军事革命。书中提出诸多颠覆认知的核心命题,如尤利安远征惨败是军事转型催化剂、色雷斯军

  • Ideologies of Race: Imperial Russia and the Soviet Union in Global Context

    **核心思想**:《Ideologies of Race: Imperial Russia and the Soviet Union in Global Context》通过全球比较,挑战将俄罗斯视为“种族例外主义”的传统认知,指出其种族意识形态与多种思潮交织,形成独特“帝国治理术”,苏联“民族平等”政策延续了沙俄治理逻辑。**

  • God Save the USSR: Soviet Muslims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名言1:“国家给予一寸,民众争取一里”,体现权力与信仰的辩证关系,自上而下的宗教松绑演变成自下而上的信仰狂欢,穆斯林借此重构宗教网络。名言2:“我们为斯大林而战,但为真主而活”,诠释战时穆斯林身份双重性,宗教仪式是对故乡文化坚守与适应军队生活的心理机制

  • The Diagram as Paradigm: Cross-Cultural Approaches

    **总结**:《The Diagram as Paradigm: Cross - Cultural Approaches》以跨文明比较视角,解构中世纪拜占庭、伊斯兰世界与拉丁西方三大文明体系中图表的认知功能。本书认为图表是构建思维范式的元工具,三大文明运用图表呈现出知识结构化、认知协同性和跨领域渗透共性。

  • Both Eastern and Western: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Iranian Modernity

    **总结**:《Both Eastern and Western: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Iranian Modernity》以1979年伊斯兰革命为切入点,揭示伊朗现代性建构是百年全球思想对话,非“东方传统vs西方现代”二元对立。书中扫描1905 - 1979年思想光谱,呈现不同时期多元思潮融合。经典论述揭

  • Evolutionary Origins of Morality: Cross-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Evolutionary Origins of Morality: Cross - 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是前沿学术著作,虽豆瓣评价人数少却在跨学科领域影响大。核心探讨人类道德是独有的文明产物还是动物社会行为的进化延续。四位权威学者从不同角度切入:灵长类动物学家发现人类道德有生物进化基

  • Every Inch a King: Comparative Studies on Kings and Kingship in the Ancient and Medieval Worlds

    **核心思想**:《Every Inch a King: Comparative Studies on Kings and Kingship in the Ancient and Medieval Worlds》以跨地域、跨文化视角研究古代与中世纪王权,揭示权力合法性建构的三种核心范式,探讨统治手段及意识形态嬗变,还为当代政治治理提供启示。**名言提

  • 金陵刻经处大事记长编(1864—1952)

    **总结**:《金陵刻经处大事记长编(1864—1952)》以编年体记录金陵刻经处近九十年历程。其核心思想有佛教复兴实践、文化传承、展现知识分子精神图谱三方面。内容历经初创、发展、鼎盛、转型四个时期。书中经典名句如“刻经非为香火计,乃为天下开智眼”“今之内学院,

  • Iranian-Russian Encounters Empires and Revolutions Since 1800

    《Iranian - Russian Encounters: Empires and Revolutions Since 1800》以两百年伊朗与俄罗斯互动为脉络,揭示两国复杂关系。19世纪俄罗斯迫使波斯割让领土,英俄角逐使伊朗成缓冲国;20世纪初革命思想跨境传递,苏联输出意识形态;冷战时伊朗成代理人战争试验场;后冷

  • The Battle for Sanskrit: Is Sanskrit Political or Sacred, Oppressive or Liberating, Dead or Alive?

    《The Battle for Sanskrit》以梵语为载体探讨文明存续,指出梵语在当代印度有三重矛盾身份,既被用作政治工具,又具神圣性;曾是压迫枷锁,也是解放钥匙;虽似博物馆化石,却有活态基因。书中批判西方东方学与本土极端主义,呼应印度新觉醒思潮。名言一:“当‘不可接触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