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古遗梵文文物释证稿

破解千年密码:《古遗梵文文物释证稿》——一部揭开元明清梵文文物隐秘的学术巨著

核心思想:以蓝札体梵文为钥,重释中国佛教文物密码
张保胜教授的《古遗梵文文物释证稿》聚焦于元明清时期遗存的蓝札体梵文文物,通过系统性释读、考证与跨文化对比,破解了这些文物中梵文铭文的语言学密码与宗教内涵。作为季羡林先生的第一代弟子,张保胜继承并发扬了东方学研究的严谨传统,将梵文、巴利文等冷门绝学与考古学、佛学深度融合,填补了国际学界对晚期中国梵文文物系统性研究的空白[1]。

---

内容提纲:从文物实证到经典溯源的多维解析
1. **蓝札体梵文的独特地位** - 蓝札体作为元明清时期佛教文物上的主流梵文书写形式,其复杂字形与语法结构长期阻碍学界解读。本书首次系统梳理了该字体的转写规则与语法逻辑[1][2]。

2. **文物类型与研究方法** - 研究对象涵盖宝塔铭文、皇家寿塔、墓葬法器、敦煌佛印、贝叶经等500余件文物,通过“四步法”推进研究:
- **释读纠误**:修正前人误判的梵文铭文;
- **拉丁转写与语法标示**:建立标准化文本分析体系;
- **汉译佛经勘对**:比对《大藏经》等汉译典籍,追溯梵文词汇源流;
- **跨文化诠注**:结合印度教典籍(如《薄伽梵歌》)与佛教仪轨,揭示铭文的宗教象征意义[1][2]。

3. **经典案例剖析** - 如永乐大钟梵字铭文的重新释读,推翻“单纯咒语”的传统认知,指出其隐含的密教修行次第; - 敦煌佛印中“蓝札体咒轮”与汉地“陀罗尼”传统的互动关系考证。

4. **附录与图像文献** - 含500余幅高清文物细节图,提供视觉化研究资料[2]。

---

学术价值与读者收获
1. **冷门绝学的破冰之作** - 蓝札体梵文释读专家全球不足十人,本书为中文世界首次提供该领域的系统方法论,堪称“工具书级”研究成果[2]。

2. **重构佛教中国化脉络** - 通过梵汉文本互证,揭示元明清佛教如何吸收印度教元素(如“薄伽梵”称号的跨宗教使用),深化对“佛教中国化”复杂进程的理解[1]。

3. **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启示** - 书中对文物铭文的纠误案例(如某清代宝塔铭文的年代误判修正),为文物断代与修复提供语言学依据。

4. **跨学科研究范本** - 融合语言学、考古学、宗教学的研究路径,为冷门学科如何介入主流学术议题提供示范。

---

学界评价与历史定位
尽管豆瓣尚未收录详细书评,但张保胜的学术履历(如《薄伽梵歌》权威译本作者)与本书的实证厚度,已使其被学界视为“继季羡林《大唐西域记校注》后,中国梵文研究又一里程碑”[1]。书中对梵文文物“名实之辨”的考据(如辨析“蓝札体”与“城体”梵文的形态差异),更被评价为“重新定义了晚期佛教文物研究的话语体系”[1]。

---

[1] 古遗梵文文物释证稿 - 图书 - 豆瓣
[2] 古遗梵文文物释证稿下载 - 张保胜 - 万卷读书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