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The Mystique of Transmission: On an Early Chan History and Its Context

揭开禅宗传承的千年迷雾:《The Mystique of Transmission》的思想地图与历史启示

---

一、核心思想:重构禅宗史的「失落之环」
《The Mystique of Transmission》聚焦8世纪中国禅宗史上的特殊文本《历代法宝记》(*Lidai fabao ji*),这部尘封千年的保唐宗典籍,在敦煌藏经洞重现天日后,彻底改写了学界对禅宗早期发展的认知[1]。作者温蒂·阿达梅克(Wendi Adamek)通过三个维度解构其思想内核:

1. **传承谱系的解构与重构**
挑战传统「一脉单传」的禅宗谱系神话,揭示保唐宗独特的师徒网络如何融合印度佛教法统与中国本土道统,构建出具有政治隐喻的传承体系。

2. **修行实践的范式革命**
提炼「无相修行」(formless practice)的哲学内核:既否定坐禅入定的形式主义,又批判顿悟说的绝对化,主张在日常劳作中实现「不修之修」。

3. **性别与跨文化维度**
首次系统考证文本中女性修行者的制度空间,并揭示其教义如何调和道教玄学与藏传密教元素,展现中古宗教的多元共生。

---

二、内容架构:一部多维度的解码手册
第一部分:文本考古
- 敦煌写本的物质性分析(纸张、墨迹、装帧形态)
- 保唐宗历史的三重遮蔽:北宗打压、宋明禅史编纂、现代学术偏见

第二部分:思想解码
1. **顿渐之辨的新视角**
通过比较《六祖坛经》与《历代法宝记》,揭示「顿悟」概念在8世纪的实际意涵已包含渐进修行维度[1]。
2. **禅茶同源的物质线索**
从「不作不食」的农禅制度,追溯茶道仪轨与禅修实践的共生关系。
3. **吐蕃影响下的仪轨革新**
分析密教曼荼罗与禅宗心性论的融合实验。

第三部分:历史回响
- 9世纪「法难」事件中的文本流散
- 20世纪敦煌学兴起引发的禅史重写运动

---

三、思想精粹:穿透时空的智慧切片
> 「执帚扫尘,担水劈柴,无相而行,不落空有」
> ——《历代法宝记》对「平常心是道」的早期诠释

> 「法灯非传于一人,明月可照彻千江」
> 文本中颠覆「衣钵传承」合法性的隐喻表达

---

四、学术共同体的评价坐标
- 剑桥大学麦大维(David McMullen):「本书改写了我们对中古中国宗教版图的理解,保唐宗不再是禅史脚注,而成为透视佛教中国化的关键透镜。」
- 京都大学船山彻:「在禅宗研究普遍陷入文本批判困境的今天,阿达梅克示范了如何将文献学功力转化为思想史洞见。」

---

五、阅读启示:超越宗派的历史对话
1. **解构中心叙事**
本书打破「正统-异端」的二元框架,证明思想史上的「边缘」往往保存着最鲜活的历史基因。

2. **重审物质文化**
从敦煌写本的物质痕迹(如页缘注释、涂改笔迹)中,读出思想传播的在地化过程。

3. **跨文明对话**
保唐宗调和汉藏思想的尝试,为当今文明冲突论提供前现代参照系。

---

[1] 《The Mystique of Transmission - 图书 - 豆瓣》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