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祖师的族谱: 明清白莲教社会历史调查

解码明清民间信仰密码:《祖师的族谱》如何重塑白莲教历史叙事?

一、核心思想:颠覆传统视角的民间宗教研究
《祖师的族谱——明清白莲教社会历史调查》通过长达十余年的田野调查,开创性地提出:**白莲教并非简单的异端标签,而是根植于地方社会的复杂宗教网络**。作者曹新宇挑战了学界长期存在的两种主流观点——将白莲教视为摩尼教变种的"杂糅假说"和单纯作为社会排斥工具的"污名化标签",转而从村落、宗族、卫所三个维度,揭示宗教权威与基层社会的共生关系[1][4]。

这部著作的典范意义在于:**首次系统运用"社会历史调查法",将黄天道文书与地方志、族谱、碑刻等史料互证**,重构了明清华北秘密宗教的真实运作机制。正如台湾学者王见川所言,该书已成为民间宗教研究领域"难以绕开的里程碑"[2]。

二、内容架构:三重维度解剖宗教社会
第一章 村落:膳房堡的宗教生态
- **教案背后的权力博弈**:通过清光绪年间"膳房堡教案"的微观分析,展现官府、乡绅、教众三方在庙产争夺中的角力[1]
- **道统与血统的纠缠**:许姓家族如何通过控制祖师祭祀,实现宗教权威与宗族权力的双重垄断
- **跨地域网络构建**:揭示"新道门"引入过程中,本地信仰体系与外来教派的融合策略[1]

第二章 宗族:谱牒中的神圣叙事
- **《老祖家谱》的破译**:这份万全县发现的孤本文书,记载着黄天道祖师普明的家族谱系,颠覆了既往对其籍贯的认知[4]
- **虚构宗族的建构逻辑**:宗教领袖如何通过伪造族谱,将神圣血统与世俗宗法制度巧妙结合
- **家布文书的价值**:民间经卷中发现的财产分割契约,意外成为考证教派传播路径的关键证据[1]

第三章 卫所:军户社会的信仰土壤
- **戍边军户的双重身份**:剖析明代卫所制度下,职业军人群体如何成为秘密宗教传播的温床
- **宗教组织的生存策略**:展示教派首领如何利用军户的流动特性,建立跨省传教网络
- **物质与信仰的转换**:从军饷分配模式到庙产经营方式,揭示宗教经济系统的运作奥秘[1]

三、学术突破:新史料的震撼发现
在河北万全县的田野调查中,作者团队抢救性发掘出**200余件珍贵文书**,包括:
- 黄天道历代祖师的亲笔度牒
- 清代官府查抄的教内账册
- 民间手抄本《五部六册》异本
这些材料不仅填补了秘密社会研究的史料空白,更修正了李世瑜1947年调查中的诸多误判[3]。

四、思想启示:重写底层社会史的方法论
1. **田野调查的时空穿透力**:作者通过持续十余年的驻地研究证明,**历史真相往往藏在反复的田野回访中**。相比1947年李世瑜的暑期调查,长期蹲点收获了更完整的文书体系[3]
2. **宗教权威的建构本质**:书中揭示的"造神"机制——通过虚构族谱、重构庙史、圣化遗迹等手段塑造宗教合法性,为当代新兴宗教研究提供了历史镜鉴
3. **边缘文献的核心价值**:从看似平常的家布契约中发现宗教网络线索的研究路径,开创了"以小见大"的史料解读范式

五、阅读推荐:不可错过的三大理由
1. **史料宝库**:收录83份首次公开的民间文书影印件,包括彩色经卷图片和碑刻拓本[4]
2. **方法论创新**:开创"宗教地理学"与"微观史学"结合的研究模式,获商务印书馆"年度学术著作"提名[1]
3. **跨学科视野**:融合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方法,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列为重点参考书目

> **学者箴言**:"在膳房堡的残碑断碣间,我们触摸到的不仅是明清宗教的脉搏,更是中国基层社会的生存智慧。"——曹新宇田野笔记摘录

[1] 新书丨《祖师的族谱——明清白莲教社会历史调查》
[2] 祖师的族谱 - 图书 - 豆瓣
[3] 曹新宇著《祖师的族谱:明清白莲教社会历史调查》
[4] 祖师的族谱——明清白莲教社会历史调查(学衡社会史丛书)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