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从张骞到马可·波罗: 丝绸之路十八讲

千年驼铃与文明密码:《从张骞到马可·波罗》的丝路史诗

一、一部重构丝路文明的权威之作
《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是北京大学史学家荣新江教授深耕丝路研究数十年的集大成之作。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和2022年度“中国好书”得主[1][3],本书以张骞“凿空西域”为起点,马可·波罗东游为终章,通过18个专题横跨2000年时空,构建起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叙事张力的丝路文明通史。荣新江教授综合运用敦煌文书、西域简牍、粟特文书等稀见文献,结合楼兰古城、碎叶城遗址等最新考古成果[1][5],将这条古老商路还原为文明碰撞、宗教传播、技术革新的动态网络,揭示其“超越商贸、直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命题[2]。

二、十八重门解密丝路密码
全书采用“双螺旋”结构:
1. 历史纵线: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政治谋略,到盛唐时期粟特商队的跨国贸易,再至蒙元时期马可·波罗见证的东西交融,勾勒出丝路从军事通道演变为文明动脉的全景图。
2. 专题横线:
- 地理密码:通过帕米尔高原的冰川隘口、塔克拉玛干的沙漠驿站,解析地形如何塑造商路走向[4];
- 物质史诗:从中国丝绸的“货币化”进程,到波斯银币在长安的流通,再现物产流动背后的制度创新;
- 人文光谱:佛教石窟中的希腊式廊柱、粟特人墓葬中的祆教壁画,见证多元信仰的共生共荣[5];
- 战争悖论:怛罗斯之战虽阻断造纸术西传,却促成撒马尔罕成为造纸中心,揭示冲突中的文明转机[1]。

书中特别收录近百幅高清文物图与古地图,如敦煌莫高窟第45窟胡商遇盗图、黑水城出土的西夏《丝路商旅图》,让抽象历史触手可及[1][5]。

三、穿透时空的智性光芒
荣新江教授以学者特有的理性与诗意,留下诸多发人深省的论断:
> “骆驼背上的丝绸,承载的不仅是商品,更是对异质文明的好奇与敬意。”
> “楼兰的消失不是文明的终结,而是生态智慧的重构——当水源断绝,人类学会了与自然谈判。”
> “马可·波罗笔下的‘契丹神话’,本质是欧洲对东方的精神投射,比黄金更珍贵的是想象的权利。”

这些洞见突破传统史观,将丝路研究提升至文明哲学的高度。

四、为何这部书值得置于案头?
1. 权威性奠基:作者身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数十次实地考察丝路遗址,书中结论均经得起考古实证[1][4];
2. 学术破圈力:首创“丝路学十八讲”体系,将艰深学术转化为通俗叙事,被张西平教授誉为“专业与普及的黄金平衡点”[2][4];
3. 现实投射:对丝路上“技术传播的非线性路径”(如中国造纸术经战争改写传播路线)的剖析,为当今科技外交提供历史镜鉴[5];
4. 美学价值:仿古线装设计与文物影像交织,构建出可触摸的时空美学[3][5]。

五、当丝路照进现实
阅读此书犹如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汉代“通关文牒”制度启示现代跨境协作机制;
- 粟特商团的多语言契约,堪称古代版WTO规则雏形;
- 佛教艺术中的“健陀罗风格东渐”,预示当今文化传播需尊重在地化转化[2][5]。

荣新江教授提醒我们:“丝路的真正遗产,不是某件具体文物,而是人类在差异中建立连接的勇气。” 这或许正是本书给予当代人最深刻的启示——在文明冲突论甚嚣尘上的今天,重读丝路史实则是寻找共处之道的精神远征。



参考资料
[1] 江西人民出版社《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手机搜狐网
[2] 《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一部跨越时空的...-学术
[3] 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荣获2022年度中国好书)
[4] 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txt下载 - 荣新江 - 万卷读书
[5] 《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路研究新华章-中华读书报-光明网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