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晚明佛教改革与近现代人间佛教研究>:解锁佛教现代化密码与时代启示

各位朋友,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叫《晚明佛教改革与近现代人间佛教研究》。这本书以历史纵深为脉络,揭示了佛教从传统出世信仰向现代入世实践转型的必然性与创造性。其核心论点有三个,一是晚明改革是人间佛教的“思想摇篮”,像憨山德清、云栖袜宏这些晚明僧人倡导“出世与入世结合”的修行观,为后世人间佛教埋下思想火种;二是近现代实践有二元路径,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革命”与圆瑛法师的“传统佛教调适”,分别代表激进改革与温和改良两条路线,推动中国佛教现代化;三是人间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必然选择,它是佛教适应本土文化、回应现代性挑战的智慧结晶。

全书分五章,第一章导论讲了从原始佛教的“人间性”到大乘菩萨道的普世精神,以及晚明社会危机下佛教自我革新的契机。第二章介绍晚明佛教改革的两大代表人物,憨山德清以“禅教合一”推动思想整合,云栖袜宏通过戒律复兴与净土实践重构僧团与社会关系。第三章说近现代人间佛教实践分野,太虚主张僧伽教育现代化、佛教参与社会建设,圆瑛则是在保持宗派传承中融入济世功能。第四章进行历史比较,指出晚明与近现代改革都以“入世”回应时代危机,但近现代改革更具系统性,要面对工业化与科学思潮冲击。第五章讲当代启示,提醒要警惕过度世俗化与商业化,构建新型宗教生态。

这本书得到了学术界和宗教界的认可,2024年重庆“人间佛教思想研讨会”将其列为重要参考文献,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觉醒法师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读这本书我们能收获不少,一是理解佛教现代化的深层逻辑,其“改革 - 调适”二元模式能给其他传统文化转型提供方法;二是破解宗教与社会的互动密码,从晚明佛教改革案例能看到佛教入世转向的原因和意义;三是获得应对现代性困境的智慧,比如太虚“心理建设”思想能缓解现代焦虑。

最后,这本书虽没直接涉及互联网时代的佛教传播,但它的历史分析方法能为观察“数字佛教”现象提供框架,我们可以思考这些新形态是佛教现代化的延续,还是对传统精神的解构,答案或许在晚明改革与近现代转型的对比研究中。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