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观音义疏>:天台宗观音信仰典籍的核心解读与社会影响》

关于《观音义疏》的综合总结

1. 主要内容
《观音义疏》是天台宗重要典籍,由隋代高僧智顗(智者大师)口述,其弟子灌顶记录整理。该书以注解《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为核心,系统阐释观音信仰的教义与实践,重点结合天台宗“性恶法门”思想,探讨善恶本质与修行解脱的关系。

2. 主要思想
- 性恶法门:强调众生本性虽具“恶”性,但通过修行可转化为觉悟之因,与天台宗“一念三千”“圆融三谛”等理论相贯通。
- 业力观:提出“业风吹坏五戒十善船舫,堕三途鬼国及爱见境中”(引自《观音义疏》),比喻业力对修行的巨大影响,主张通过佛法智慧(如无常、无我)转化业力。
- 观音信仰实践:提倡持咒、礼拜、忏悔等仪轨,结合《请观世音菩萨消除毒害陀罗尼咒经》等经典,推广观音救度众生的法门。

3. 重点语句分析
- “业风吹坏五戒十善船舫”:以“船舫”象征五戒十善的修行根基,“业风”比喻强大的因果业力,警示仅靠表面持戒行善不足以抵御深层业障,需深入佛法智慧(如观无常、破我执)才能解脱。
- “恭敬之义,是为不散慢”(《观音义疏》对“合掌”的解读):将礼拜动作与修心结合,强调外在仪轨与内在谦卑、专注的合一,体现天台宗“事理圆融”的思想。

4. 社会影响力
- 佛教理论发展:与《观音玄义记》并列为天台宗性恶思想的核心文献,推动了中国佛教对“恶”的哲学思辨。
- 观音信仰普及:智顗通过引用《观音三昧经》等经典,强化观音菩萨“悲智双运”的形象,促进观音救苦救难信仰的民间传播。
- 修行实践规范:对礼拜、持咒等仪轨的阐释影响了后世佛教仪式的规范化,例如“合掌”动作被赋予谦卑、专注的象征意义,成为佛教礼仪的重要部分。

---

参考资料
什么是观音义疏记 - 在线佛学词典
静波法师: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大众学佛网
宋道发:观世音菩萨感应初探-大众学佛网
学僧感悟|清规中的礼拜
观音义疏-文档下载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