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唐代禅宗宝典〈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核心思想与深远影响》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总结

一、著作基本信息
- 作者/述者:唐代禅宗高僧黄檗希运禅师(?-850年),为六祖惠能四世法嗣,百丈怀海法侄。
- 编者:唐代宰相裴休(河东裴休)整理并作序,收录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 成书时间:唐大中十一年(857年)。

二、核心思想
1. “即心是佛”
主张众生与佛本具同一清净心体,无需外求修证。心性无形无相,“超过一切限量、名言、纵迹、对待”,只要息念忘虑,佛性自然显现。
2. 反对著相修行
强调修行不可执着于形式、次第或功用,认为“举心动念即乖法体”,一切外求皆是妄想,与道相悖。
3. “无心”境界
提倡“无心”即无一切分别心,如虚空般不染不著,认为“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

三、重点语句分析
1. “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
强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破除二元对立,直指心性本源。
2. “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
比喻心体空寂清净,超越一切相状与概念。
3. “若观佛作清净光明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相,历劫终不得菩提。”
批判分别执着,指出成佛障碍在于自心生灭妄念。

四、社会影响力
1. 禅宗经典地位
被誉为禅宗核心典籍之一,对临济宗思想形成有直接影响。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即师承黄檗希运。
2. 文化传播价值
裴休的整理与序言推动了禅法在士大夫阶层的传播,其语言简洁犀利,成为后世参禅公案的重要来源。
3. 国际影响
收录于《大正藏》,影响日本、韩国等东亚禅宗发展,现代仍被广泛研习。

---

参考资料:
黄檗希运祖师《传心法要》笔记(序)
传心法要- 黄檗山断际禅师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断际禅师传心法要)-识典古籍
【精品】传心法要 - 道客巴巴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