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唐代华严宗的修行指南与思想瑰宝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总结

一、主要内容与结构  
该著作是华严宗核心观法文献,以“六门”为框架展开修行体系:  
1. 显一体:揭示众生本具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即心性本源清净圆满,超越染净对立。  
2. 起二用:依清净体起“海印森罗常住用”(万象如镜映现)与“法界圆明自在用”(法界智慧圆融无碍)。  
3. 示三遍:阐明一尘(微小事物)具足法界普遍性、无尽性及空有统一性,体现华严“一即一切”思想。  
4. 行四德:修行者需具足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摄生柔直、代苦利他四德,强调慈悲与智慧的实践。  
5. 入五止:通过离缘、绝欲、法尔、无念、非相等止法,破除妄执,回归清净本体。  
6. 起六观:从真空观到帝网观,层层深入心境圆融、主伴互摄的境界,契合华严“事事无碍”哲学。

---

二、核心思想  
1. 心性本源论:主张“自性清净圆明体”为众生本具,烦恼妄念遮蔽本性,需通过止观修行返本还源。  
2. 圆融无碍观:以“一尘含容空有”“主伴互现帝网”等观法,阐释法界一体、现象互摄的华严世界观。  
3. 止观双运:融合《大乘起信论》思想,强调止(定)与观(慧)相辅相成,破除二乘偏执与凡夫分别。

---

三、作者与背景  
- 主要作者:唐代华严宗三祖法藏法师(贤首国师)晚年所著,是其思想体系的总结。  
- 思想渊源:继承《华严经》与《大乘起信论》,融合唯识学“三无性观”及性起理论,形成独特的观行体系。

---

四、重点语句分析  
1. “自性清净圆明体”  
  - 定义心性本质:“处染不垢,修治不净……烦恼覆之则隐,智慧了之则显”。  
  - 体现华严性起思想:心性超越染净对立,为成佛根本依据。  

2. “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  
  - 诠释“海印三昧”:妄尽心澄时,万法如镜中影现,皆归一心。  
  - 呼应华严“一真法界”境界,现象界与真如体性不二。  

3. “药病双泯,静乱俱融”  
  - 强调超越对立:止观修行最终消融能所、性相等分别,直契绝对真理。

---

五、社会影响力  
1. 华严宗发展:奠定华严观行体系基础,后世弟子如文超继承其思想,推动宗派理论深化。  
2. 佛教实践:提供系统止观方法,影响东亚禅修传统,尤其对“圆顿”修行路径有指导意义。  
3. 文化价值:作为唐代佛教哲学高峰之作,其圆融思想渗透至文学、艺术等领域,深化“和谐互摄”的东方思维模式。

---

参考资料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txt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