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共产主义原理

    《共产主义原理》是恩格斯1847年用25组问答写成的著作,被誉为《共产党宣言》前奏曲,豆瓣评分9.5分。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石与理解现代世界的解码器,虽仅两万字,却容纳哲学、经济学与社会学的洞察,有关经济危机预言和福利设想与现实对应。书中25个问题揭示人类困

  • 存在与虚无

    《存在与虚无》是豆瓣9.1高分的哲学巨著,1943年震动欧洲思想界。让 - 保罗·萨特以800页内容为迷茫现代人点亮自由火炬。其哲学内核颠覆认知。“存在先于本质”,人非上帝预设工艺品,而是自我塑造的未完成品,此观点将人从传统枷锁中解放;“人注定是自由的”,但现代社

  • 史蒂夫·乔布斯传(典藏版)

    《史蒂夫·乔布斯传》由沃尔特·艾萨克森所著,是一部打破神话的“人性启示录”。作者通过40多次深度访谈和100多位亲友、对手的证言,不设限地袒露乔布斯私生女事件、对同事的羞辱等,呈现出真实的他,也让读者看到iPhone极简主义和皮克斯创意革命的根源。该书以六幕史诗

  • 乞力马扎罗的雪

    本文围绕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展开多维度剖析。该书是其“冰山理论”的完美实践,收录十一部杰作,豆瓣评分 8.4 分,在他获诺奖七年前奠定“新闻体小说之父”地位。书中以非洲之巅乞力马扎罗山的豹尸与垂死作家哈里构成隐喻,故事三重时空交织,哈里的情感纠葛投影

  • 蒙田随笔全集 : (全三卷)

    《蒙田随笔全集》诞生于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尾声,开创“随笔”体裁先河,被赞为“人生的教科书”“生活的解药”,是跨越时空的“思想宝库”。蒙田是人文主义者,他用怀疑论破除绝对真理的迷雾,将私人生活纳入哲学视野进行自我书写,还在俗世中提炼生活哲学。其作品能带

  • 从黎明到衰落 : 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

    《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由雅克·巴尔赞所著,被《纽约时报》赞为“20世纪最后一位百科全书式学者”的巅峰之作,豆瓣评分8.7分。作者以四场“真正的革命”为轴,精准解构五百年来西方文明基因。宗教革命(1517 - 1648),路德掀起信仰风暴,印刷术使《圣经

  • 民主与领袖

    《民主与领袖》是美国社会与文化批评家欧文·白璧德「人文主义」系列的封笔之作,被誉为「人文主义的终极拷问」。1924年问世时,正值西方传统价值观崩塌,白璧德将「自由」与「民主」置于人文主义解剖台。书中指出,现代民主存在「数量压倒品质」的先天缺陷,精英阶层出

  • 叶嘉莹论苏轼词

    本文围绕叶嘉莹对苏轼词的论述展开,探讨苏轼词的特点、影响及现实意义:1. 突破创新:北宋时词属“艳科小道”,苏轼在被贬黄州后以诗为词,使词成为承载生命重量的载体。乌台诗案让他在词中找到精神出口,这一创作转向是生命能量的自然释放。2. 精神光谱:苏轼词有多重

  • 古今数学思想(一)

    《古今数学思想(一)》是一部重塑人类认知的数学史诗。它将数学史置于人类文明演进中,揭示其是文明跃迁的密码,豆瓣9.0高分印证了其独特价值。书中采用“思想解剖学”方法,展现东西方智慧的殊途同归。内容纲要涵盖三个时期:文明初曙的数学萌芽,介绍美索不达米亚、希

  • 中年成长

    《中年成长》是一本豆瓣评分9.2分的书籍。其核心思想基于荣格心理学,指出中年危机源于“已有的人生”(社会角色、责任与成就)和“未竟的人生”(压抑渴望、未实现潜能)两种力量交锋,破局之道是整合而非对抗。内容上,先诊断中年困局心理图谱,指出意识与无意识战争、

  • 绕颈之物

    《绕颈之物》是尼日利亚作家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书名暗喻移民群体的双重身份枷锁,书中尖锐提出“我们究竟属于哪里?”的命题。全书由十二则故事构成。如《跳伞者的独白》讽刺西方对非洲的符号化消费;《绕颈之物》展现双重文化语境下的婚姻危机

  • 秦汉魏晋史探微 : 重订本

    田余庆先生的《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豆瓣评分9.4分,是史学经典。本书再版时增补考订,初版对汉魏变革的思考得以延续。全书核心围绕人身依附关系嬗变、历史转折点重构和三国群雄生存法则展开。以 “有土斯有民,有民斯有土” 为纲,展现秦汉到魏晋的人身依附演变,

  • 耶鲁大学公开课 : 政治哲学 : 耶鲁大学公开课

    《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哲学》由耶鲁大学教授史蒂芬·B.斯密什所著,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哲学盛宴,值得读者放下手机细细品味。书中提炼了权力合法性、自由边界等五大核心命题,选取柏拉图、马基雅维利等十位思想家展开跨时空对话,并采用“概念考古学”写法,将18世纪文本

  • 李尔王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自1606年首演便直击人类精神世界。本丛书选朱生豪译本,其文字保留英语韵律美,有戏剧张力。故事中,年迈的李尔王让女儿用语言竞价王冠,长女和次女谄媚获疆土,幼女考狄利娅因诚实作答被驱逐。李尔王被女儿们驱逐到荒野,同时,失明

  • 地方性知识 : 阐释人类学论文集

    《在文化的褶皱中寻找真理:重读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认为,克利福德·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是阐释人类学经典。该书以“地方性知识”挑战西方中心主义知识霸权,主张真理深嵌于特定文化脉络。书中13篇论文从不同文化现象揭示其背后意义系统,推

  • 无尽的谈话

    《无尽的谈话》并非传统哲学论著,而是一场思想者的“精神狂欢”。书中将“谈话”升华为形而上的追问,解构为断裂的黏连、沉默的言说、死亡的复生三重悖论。其内容丰富,在哲学维度与列维纳斯、福柯、巴塔耶等探讨相关理论;诗学革命方面分析诗歌,提出“中性写作”理论

  • 人性的西方幻象

    《人性的西方幻象》是美国人类学巨擘马歇尔·萨林斯的思想力作,本书具有多方面价值。萨林斯通过三篇论文揭示西方两千年“人性本恶论”是文化建构产物,此观念编织的思维范式影响西方政治哲学与资本主义扩张,而在太平洋群岛还出现文化反噬现象。全书从三重维度解构现代

  • 灾异的书写

    本文围绕布朗肖如何用书写对抗奥斯维辛的遗忘展开探讨。在他晚年哲思中,“奥斯维辛”升华为“灾异”符号,是一个既非在场亦非缺席的中性空间,其核心悖论是“摧毁一切却又让一切保持原状”,揭示人类面对极端暴力的认知困境。书中强调灾异与遗忘的共生关系,布朗肖通过

  • 中国文化的精神

    88岁史学大家所著的《中国文化的精神》豆瓣评分8.0,是破解中国人精神密码的“文化家书”,能为在身份焦虑中迷失的人找到安身立命的密码。书中破译五千年文明“源代码”,指出“天人合一”宇宙观是中国文化底层逻辑,“家国同构”是伦理体系的超稳定结构。中国人的精神呈

  • 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

    2023年,亨利·基辛格、埃里克·施密特、丹尼尔·胡滕洛赫尔联袂撰写的《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问世,从政治、科技、哲学视角揭示AI对人类文明的颠覆性冲击。AI不仅是技术,更是文明重构者,挑战人类认知底层逻辑,具有赋能者、推动者、可控者三重身份,若触及“自在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