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畏惧与颤栗 恐惧的概念 致死的疾病 : 克尔凯郭尔文集6

# 存在主义的觉醒:克尔凯郭尔笔下的恐惧、信仰与绝望
——解读《畏惧与颤栗 恐惧的概念 致死的疾病》

---

## 一、书籍背景与核心思想
《畏惧与颤栗 恐惧的概念 致死的疾病》是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S?ren Kierkegaard)的三部著作合集,收录于《克尔凯郭尔文集》第六卷。这部中译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丹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合作完成,是国内首次系统性直译自丹麦文原版的权威版本[2]。

克尔凯郭尔被视作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其思想核心聚焦于**个体存在、自由选择与宗教信仰**的张力。本书的三部作品虽创作于不同时期(1843-1849年),却贯穿着一条清晰的主线:**通过剖析人类精神困境,揭示信仰作为超越绝望的唯一路径**。

**核心命题**:
1. **“畏惧”与“恐惧”的辩证**:恐惧(Angst)是人类面对自由选择与可能性时的根本情绪,是原罪的心理根源[4]。
2. **信仰的“荒谬性”**:真正的信仰需超越理性,如亚伯拉罕献祭以撒的“信仰骑士”行为[4]。
3. **绝望作为“致死的疾病”**:绝望源于个体与自我、与永恒关系的断裂,唯有信仰能治愈[4]。

---

## 二、内容提纲与经典名句

### 1. **《畏惧与颤栗》**
- **主题**:以《圣经》中亚伯拉罕献祭以撒的故事为隐喻,探讨信仰的悖论性与个体性。
- **关键分析**:
- **伦理与信仰的冲突**:亚伯拉罕的行为在伦理层面是谋杀,但在信仰维度却是对神绝对服从的典范。
- **“信仰的沉默”**:信仰无法通过理性解释,只能以“内在激情”实现跳跃。
- **经典名句**:
> “信仰是最高贵的激情,它不属于普遍性,而是属于个体性。”

### 2. **《恐惧的概念》**
- **主题**:从心理学角度解析“恐惧”的本质及其与原罪的关系。
- **关键分析**:
- **“无辜的恐惧”**:恐惧并非源于具体威胁,而是自由可能性带来的眩晕。
- **原罪的诞生**:亚当的堕落并非因欲望,而是因恐惧引发的自我否定。
- **经典名句**:
> “恐惧是自由的眩晕,当精神试图设定综合时,自由凝视自身的可能性,并抓住有限以支撑自身。”

### 3. **《致死的疾病》**
- **主题**:绝望的本质及其与信仰的对立。
- **关键分析**:
- **绝望的两种形态**:不愿成为自己(软弱)与强求成为自己(反抗)。
- **“致死的疾病”**:绝望是对永恒的否定,唯有通过信仰重建与“绝对者”的关系才能治愈。
- **经典名句**:
> “绝望是致死的疾病,其痛苦恰恰在于无法死亡。”

---

## 三、阅读推荐:谁需要这本书?
1. **哲学研究者**: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体系的反叛与存在主义奠基意义[4]。
2. **心理学爱好者**:关于恐惧、焦虑的深层心理机制分析。
3. **宗教思想探索者**:基督教信仰的非理性维度与个体实践。
4. **存在困境反思者**:现代人疏离、虚无感的精神解药。

---

## 四、收获与感悟
1. **对“自由”的重新认知**:自由并非单纯的权力,而是伴随恐惧与责任的重量。
2. **超越理性的信仰**:在科学至上的时代,克尔凯郭尔提醒我们:生命中某些终极问题需以“激情”而非逻辑回应。
3. **绝望中的希望**:承认绝望的存在,恰是迈向信仰与自我救赎的第一步。

---

**参考书目**:
[2] 克尔凯郭尔文集6:畏惧与颤栗 恐惧的概念 致死的疾病
[4] Kierkegaard《畏惧与颤栗》《恐惧的概念》小摘要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