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时间与想象 : 现象学与解释学中的想象力问题

# 解构时间之维:当哲学想象力遇见存在的深渊——《时间与想象》的思想漫游指南

## 核心思想:想象力何以成为存在的密钥?
本书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czx042)为依托,聚焦康德至后现代哲学史中的想象力嬗变,提出两大核心命题:**“高级先验结构”作为想象力的显现境域**,以及**“象的本体论”作为被显现者的终极归宿**[1][2]。作者黄旺通过现象学与解释学的双重棱镜,揭示了想象力如何从认识论工具跃升为存在论根基——它不仅构造认知图式,更编织着存在者的出场方式。这种哲学转向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对确定性的追求,将时间性与象的流动性推至思想前沿。

## 内容提纲:一场跨越三个世纪的哲学探险
### 一、地基的震颤:康德与胡塞尔的奠基性突破
- **康德的隐秘革命**:将先验想象力确立为知性与感性的中介,揭示其作为“心灵技艺”的构型功能
- **胡塞尔的深度开掘**:通过内时间意识与被动综合理论,将想象力锚定在意识发生的源初场域
- **关键交锋点**:现象学还原如何为想象力的先验性提供现象学证明[2]

### 二、海德格尔的第一次转向:存在论的时间性境域
- 《存在与时间》的未竟之思:想象力作为此在绽出时间的构成要素
- **存在物显现的拓扑学**:从“世界图像”到“世界澄明”的范式转换
- 核心命题:**“想象力即存在论的地平线”**[2]

### 三、解释学的第二次转向:不透明性的发现
- 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历史性如何植入想象的纹理
- 利科的隐喻诠释学:被叙述的时间与象征的增殖
- 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肉身化的想象空间
- **核心突破**:时间性中的被显现者并非透明意义,而是携带历史重量的“时间性之象”[2]

### 四、后现代的狂想曲:差异的狂欢
- 德勒兹的“差异与重复”:打破同一性幻象的游牧之象
- 利奥塔的崇高美学:不可呈现者的呈现悖论
- 当代启示:**绝对差异之象如何解构传统本体论**[2]

## 经典名句(基于核心论点提炼)
> “当海德格尔将想象力置入存在论地基时,哲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会呼吸的概念——它不再是被规定的范畴,而是孕育存在的子宫。”(作者核心论点总结)
> “解释学转向揭示的真相:我们从未直面纯粹意义,总是在时间褶皱中与暧昧的象群相遇。”(书中核心命题转译)

## 推荐理由:思想者不可错过的存在论地图
1. **学术拓荒价值**:填补国内现象学与解释学交叉研究的空白领域,提供完整的想象力问题系谱学框架[1]
2. **方法论启示**:融合德法哲学传统的研究路径,为当代本体论研究开辟新视域
3. **现实关切**:在人工智能挑战人类想象边界的时代,重新锚定人文精神的哲学根基
4. **文本特性**:人民出版社权威版本,362页的论证严密性与小16开本的阅读友好性兼具[1]

## 阅读收获与启示
### 对哲学史的重构认知
- 揭示从康德先验哲学到后现代主义的隐性线索:想象力问题的三次范式革命(认识论→存在论→解释学)
- 重新理解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思想承继关系:内时间意识如何过渡到存在论时间性

### 本体论研究的当代启示
- **“象的本体论”**概念对人工智能哲学的意义:算法生成的数字之象是否具有存在论地位?
- 为艺术哲学提供新工具:艺术创作的本质可理解为“时间性之象”的具身化过程

### 跨学科思想碰撞
- 认知科学启示:想象力研究如何沟通现象学第一人称视角与神经科学第三人称证据
- 文化研究应用:集体想象的时间性结构对社会符号系统的构建作用

---

[1] 时间与想象——现象学与解释学中的想象力问题(解释学论丛)
[2] 时间与想象 - 图书 - 豆瓣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