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新编中国哲学史(增订本)

# 深度解构中国哲学的精神脉络——《新编中国哲学史(增订本)》导读

## 一、核心思想:以「基源问题」重塑哲学史观
劳思光先生在《新编中国哲学史(增订本)》中开创性地提出「基源问题研究法」,将哲学史书写从传统的时间线性叙事升华为对思想内核的深度挖掘。该方法以“系统性”和“自觉意识”为标尺[7],通过追溯不同学派的核心命题(即“基源问题”),揭示中国哲学从形躯我、情意我到德性我的精神演进脉络。例如,儒家的“德性主体自觉”、道家的“自然本体追问”、佛学的“心性超越路径”,皆被置于这一方法论框架下重新诠释[1][2]。

## 二、内容提纲:四册架构全景扫描
### 第一册:轴心时代的智慧曙光
- **先秦思想奠基**:周代天命观与《易经》宇宙论
- **诸子百家争鸣**:
① 孔子仁学体系与孟子心性论
② 老子道论辩证与庄子齐物观
③ 墨子功利伦理与名家逻辑思辨
④ 法家治术实践与阴阳五行萌芽

### 第二册:宇宙论与玄佛交融
- **汉代经学嬗变**:董仲舒天人感应、谶纬神学批判
- **魏晋玄学突破**:王弼“贵无论”、郭象“独化论”
- **佛教本土化进程**:般若空观、天台止观、华严法界

### 第三册:理学鼎盛与心学革命
- **宋明理学体系**:
① 周敦颐太极图说 → 张载气本论 → 二程理气之辨
② 朱熹理气二元论 vs 陆九渊心即理
③ 王阳明“致良知”与泰州学派平民化
- **明清实学转向**:黄宗羲政治反思、顾炎武经世考据

### 第四册:近代思想的裂变与新生
- **乾嘉学派方法论**:戴震“以字通词,以词通道”
- **西学东渐冲击**:康有为托古改制、严复进化论译介

## 三、经典名句:穿透时空的思想箴言
> “一部哲学史,虽然是『史』,但也必然涉及『哲学』。当一位学人写哲学史时,他不仅要叙述事实,而且要解释理论。叙述事实是史学的工作,解释理论则必须有确定的理论基础与解析方法。” ——劳思光[4]

此论断精准道破哲学史研究的双重维度,强调史实考证与理论阐释的辩证统一,成为理解全书方法论的关键注脚。

## 四、推荐理由:跨越时代的学术丰碑
1. **里程碑式学术地位**:继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后最具影响力的通史著作,被港台高校列为哲学系必读书目[2]。
2. **方法论革命价值**:“基源问题研究法”突破传统学派分类,开创思想史研究新范式[1][7]。
3. **跨文化对话视野**:在保持中国哲学主体性的前提下,引入西方哲学的系统性分析框架[7]。
4. **思想穿透力**:对王弼“言意之辨”、朱熹理气关系等难题提出独到诠释,启发性极强。

---

**参考资料**
[1] 新编中国哲学史(增订本) - 图书 - 豆瓣
[2] 新编中国哲学史 - 图书 - 豆瓣
[4] 新編中國哲學史(一) - 图书 - 豆瓣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