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浮世长安: 唐代的民俗与人文

《浮世长安》:穿越千年的烟火,解码一个鲜活的大唐盛世

一、书籍简介:一场盛世的沉浸式漫游
《浮世长安:唐代的民俗与人文》由民俗学专家程蔷与古典文学学者董乃斌联袂撰写,是一部以“民俗学为骨,文学为魂”的唐代社会全景图鉴。全书以长安城为坐标,辐射至扬州的夜市、敦煌的驼铃、终南山的道观,通过岁时节令、市井百态、女性群像等六大维度,将盛唐的繁华与诗意、世俗与信仰编织成一幅流动的立体画卷。书中引述诗文三千余处,涵盖正史、墓志、敦煌文书乃至市井俚语,让读者在“灯火满市井”的上元夜与李白共饮,在“胡姬压酒劝客尝”的酒肆听商旅传奇,在“乞巧楼前雨”中触摸唐代女儿的情思。

二、核心思想:民俗是解码文明的密钥
作者提出颠覆性观点:唐代的强盛不仅源于政治军事,更植根于包容多元的民俗生态。书中揭示:
1. 节令是唐人理解宇宙的密码:寒食禁火的肃穆与清明踏青的欢腾,构成对生命循环的哲学诠释;
2. 市井是文化交融的熔炉:长安西市波斯邸的香料与扬州胡商的琉璃盏,见证着丝绸之路的物质与精神碰撞;
3. 信仰是心灵的庇护所:从宫廷的太牢祭天到村落的傩戏驱疫,神灵崇拜既维系秩序又抚慰焦虑。
这种“大传统与小传统共生”的文明形态,让唐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生命力的文化共同体。

---

三、内容纲要:六卷长安风物志

卷一:岁时记·唐人的时间诗学
- 上元夜的火树银花:解密“金吾不禁夜”背后的人性解放思潮
- 七夕的蛛丝暗度:从宫廷“乞巧楼”到民间“月下穿针”,看女性如何争夺话语空间
- 重阳的茱萸政治学:插茱萸不仅是祈福,更是士族门阀的身份符号

卷二:市声录·长安十二时辰
- 晨鼓声中的百万人家:解读西市胡商“晨集暮散”的跨国贸易密码
- 平康坊夜宴考:妓馆不仅是风月场,更是科举士子的信息交易所
- 水驿星桥的物流革命:从“一骑红尘”到“商船夜泊”,重现帝国毛细血管的搏动

卷三:红粉志·被遮蔽的女性史诗
- 簪花仕女的生存策略:解析“透额罗”“时世妆”背后的时尚话语权
- 和离书里的婚姻真相:敦煌文书揭示唐代女性离婚时可分割财产的惊人细节
- 女冠诗人的精神突围:鱼玄机们如何在道观构筑文学乌托邦

---

四、经典名句:盛唐的呼吸与心跳
1. “北斗七星官化为人,明日至西市饮酒”(《隋唐嘉话》)——酒肆里的神迹想象,折射唐人对日常的神圣化审美
2.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李白)——异域风情如何成为盛唐自信的注脚
3.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王建)——夜禁制度的松动与商业文明的觉醒
4.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白居易)——流动人口眼中的帝都时间哲学

---

五、阅读启示:照见当下的文明镜像
1. 多元共生的智慧:长安佛寺与祆祠比邻而居的宗教宽容,对全球化时代的文明对话极具启示
2. 节俗的现代性转换:寒食禁火暗合环保理念,端午竞渡蕴含体育精神,传统可成为创新的资源库
3. 女性书写的复调:从薛涛笺到李冶诗,被遮蔽的才女群像重构文学史坐标系
4. 市井的力量:西市胡商的跨境贸易网络,堪称古代“一带一路”的微观样本

---

六、推荐理由:为什么你必须读这本书?
1. 权威性:两位学者深耕唐文化研究四十载,首次打通民俗学与文学研究的学科壁垒
2. 文学性:以小说笔法写学术考据,“让敦煌文书里的借条开口说话”的叙事魔法
3. 当代性:从唐人“外卖服务”(“逐时施行索唤”)到“共享经济”(赁驴服务),发现盛世的现代基因
4. 沉浸感:附录《唐代风华图录》含五十余幅考古复原图,扫码可听《霓裳羽衣曲》数字复原版

---

当你在钢筋森林里疲惫时,不妨翻开这本“纸上长安”——看一千年前的唐人如何把柴米油盐过成诗,让那些消逝的灯火重新照亮我们的精神夜空。这座城从未老去,它只是等待被重新发现。

参考资料:
浮世长安 - 图书 - 豆瓣
新书速递 | 国色风华,浮世长安-网易新闻
探讨《浮世长安:唐代的民俗与人文》:唐朝文明的生动再现-手机搜狐网
探秘大唐风华:全景展现繁华长安的民俗人文-手机搜狐网
唐代文人的酒肆秘密:胡姬劝酒,诗酒风流-腾讯新闻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