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

当文科遭遇“死刑判决”:我们究竟在捍卫什么?——《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启示录

---

一、一部来自未来的预言书:文科危机的东亚镜像
2015年6月,日本文部科学省一纸通知犹如投向学术界的核弹——要求国立大学“废除无法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文科学部”。消息甫出,东大校园内的银杏叶尚未泛黄,舆论场的风暴已席卷整个列岛。从《朝日新闻》头版到华尔街日报专栏,从东京大学教授联署抗议到市井居酒屋的激烈辩论,这场风波意外成为全球知识界的公共事件。

吉见俊哉教授的《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正是这场风暴的解剖报告。这位曾任东京大学副校长的社会学家,以手术刀般的精准剖开政策文件背后的时代病灶:在人工智能崛起与少子化夹击下,文科教育正遭遇“存在合法性”的终极拷问。书中惊人预言:“当大学沦为职业培训所,人类将失去理解自身悲剧的能力。”

---

二、穿越迷雾的思想地图:全书核心命题

(1)双重祛魅:被误读的文科价值
作者撕开“文科无用论”的两重伪饰:
- 经济祛魅:驳斥“文科不创造GDP”的短视,揭示人文社科通过塑造价值共识降低社会运行成本的本质
- 技术祛魅:警惕将ChatGPT式工具理性绝对化,强调“AI能写论文却无法理解《源氏物语》的哀愁”

(2)大学精神的生死突围
书中构建“三次大学”理论:
1. 18岁的大学:知识体系的初次建构
2. 30岁的大学:职业瓶颈期的认知升级
3. 50岁的大学:人生意义的终极追问
“真正的人文教育,是给每个灵魂预留重生入口。”

---

三、文明解剖室的七把手术刀:内容框架精要

| 章节 | 思想内核 | 现实映照 |
|----------------|-----------------------------------|-------------------------------|
| 政策罗生门 | 政府通知的语义陷阱与传播畸变 | 2023年中国高校专业调整争议 |
| 战争遗产 | 战时科研体制如何塑造文理失衡 | 芯片战争背景下的学科焦虑 |
| 法人化陷阱 | 大学市场化催生的知识异化 | 高校排名体系中的量化困局 |
| 两种有用性 | 工具理性VS价值理性的千年博弈 | 元宇宙时代的身份认同危机 |
| 教养教育辩 | 从洪堡理念到博雅教育的现代转型 | 通识教育改革的深层矛盾 |
| 东京大学实验 | 东大文理融合项目的成败启示录 | 清华强基计划的经验对照 |
| 未来预演 | 文科存续的三种可能路径 | ChatGPT冲击下的教育变革 |

---

四、穿透时代的智性光芒:震撼灵魂的10句宣言
1. “当我们删除哲学系,等于关闭了理解痛苦的最后一扇窗。”
2. “经济增速会归零,但《平家物语》的悲怆永远在线。”
3. “培养一个程序员只需四年,塑造能反思技术伦理的程序员需要四十年人文积淀。”
4. “AI能诊断疾病,但永远无法成为特蕾莎修女。”
5. “取消艺术史专业之日,便是蒙娜丽莎第二次死亡之时。”
6. ‘有用’的暴政,比任何学术审查都危险百倍。”
7. “没有文学系的大学,就像没有镜子的化妆间。”
8. “法学教人制定规则,社会学教人打破规则,这就是文明的呼吸。”
9. “当所有学科都变成应用学科,人类将退化为高级工具。”
10. “保卫文科学部,本质上是守护人类说‘不’的权利。”

---

五、为什么此刻必须读这本书?

(1)诊断全球性教育癌变
书中揭示的“学科功利化综合征”正在中国显影:2022年某985高校撤销哲学专业引发的舆论震荡,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中经管类专业分数线暴跌...吉见教授的理论框架为这些现象提供诊断图谱。

(2)预判AI时代的认知战争
当GPT-4能撰写学术论文,当Midjourney可复现梵高笔触,书中关于“人文智慧不可替代性”的论述,恰似给数字原住民的认知疫苗。

(3)重绘知识分子的精神地图
在“文科无用”与“文科万能”的极端论调间,本书开辟第三条道路:既反对将人文学科神化为精神贵族专利,也拒绝其沦为市场经济的装饰花瓶。

---

六、在废墟上重建圣殿:阅读启示录

(1)给教育决策者:
警惕“创新”话语中的技术霸权,书中列举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副作用——十年间文科研究经费削减47%,直接导致日本失去文化输出竞争力。

(2)给知识生产者:
重建“问题意识”与“现实感”的连接通道。如作者主持的“东京大学福岛核电站社会影响”跨学科项目,开创人文社科介入重大公共事件的新范式。

(3)给每个普通人:
在技术焦虑蔓延的今天,书中“人文素养的20种生存策略”堪称数字时代的护身符:从现象学视角理解算法推荐,用伦理学框架审视生物科技...

---

七、风暴眼中的希望火种
当合上这本充满忧思的著作,窗外的樱花正飘落在东大安田讲堂前。那些为保卫文科学部而奔走的身影,那些在政策夹缝中坚守的学者,恰似暗夜中的执灯者。正如吉见教授在全书结尾的诘问:“如果我们今天放弃解释世界的权利,明天就会失去改造世界的资格。”

或许真正的文科精神,就藏在这句谶语般的警示中——它不提供即时可用的答案,但永远在追问的路上。而这,正是人类区别于AI的最后堡垒。

---

南都书单:文科“没用”,应该废除?-网易新闻
“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9787532789702-孔夫子旧书网
文科,真的毫无用处?-手机搜狐网
03142023(读后感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 - 哔哩哔哩
日本学者论“文科无用论”_沙青长老-新浪博客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