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考古中国: 玉成中国一万年

万年玉脉:解码《考古中国》如何用一块玉,拼出华夏文明的基因图谱

? 一、玉魂千年:一本书揭开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
《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以“玉”为钥匙,开启了通往中华文明基因库的时空隧道。主编叶舒宪教授提出“玉成中国”的颠覆性观点:玉文化不是中华文明的装饰品,而是其核心构建者。书中通过30余处遗址、上千件玉器的考古实证,揭示了一个震撼的事实——早在汉字诞生前,玉已用无声的礼制语言,完成了对东亚文明的第一次“大一统”。从吉林双塔遗址的万年玉珠,到良渚文明的玉琮王朝,再到殷墟妇好墓的玉戈传奇,这部通识读本将冰冷文物化作炽热的文明密码,让读者触摸到华夏民族最深沉的精神图腾。

---

?? 二、玉踪万里:从白山黑水到长江之畔的文明拼图
1. 万年基因库:玉文化的起源密码
- 起点时刻:吉林白城双塔遗址出土的玉扁珠(距今10000年),如文明星火点亮东亚
- 信仰革命:红山文化C形玉龙(距今6500年),首现“龙玉一体”的华夏崇拜原型
- 技术飞跃:凌家滩遗址的玉人(距今5300年),展现史前微雕工艺的惊人精度

2. 玉礼王朝:良渚文明的制度革命
- 国家雏形:良渚古城以玉琮、玉璧、玉钺构建三重礼制体系,比甲骨文早2000年完成制度创新
- 原料谜题:江苏小梅岭透闪石矿的发现,破解良渚玉料供应链的千年悬案
- 文明辐射:良渚玉器纹样在石峁遗址(距今4000年)重现,见证长三角与黄土高原的早期文化交流

3. 青铜时代的玉魂不灭
- 殷墟奇观:妇好墓中青铜器与玉器共葬,揭示商代“金玉同盟”的政治智慧
- 三星堆之谜:玉璋与青铜神树的组合,暗示长江流域神秘古国的信仰体系
- 周礼基因:何尊铭文“宅兹中国”的金文“中国”二字,竟暗藏玉琮与玉璧的造型密码

---

? 三、玉见真章:书中震撼人心的文明启示录
金句撷英
- “玉文化分布的版图,在4000年前已是甲骨文区域的十倍”——叶舒宪
- “若选一种物质代言中华文明,非玉莫属”——季羡林(书中序言)
- “石峁玉铲深嵌城墙时,长城精神已萌芽”——考古学家孙周勇

颠覆认知的发现
- 玉石之路早于丝绸之路2000年,从贝加尔湖到台湾海峡的玉料贸易网,堪称史前“一带一路”
- 玉兵时代:石峁遗址城墙中嵌埋的玉铲(距今4300年),揭示“化剑为犁”的最早实践
- 女性掌玉:牛河梁女神庙的玉凤(距今5500年),改写父权文明起源的固有叙事

---

? 四、玉鉴春秋:为什么这部书值得放在每个中国人的案头?
1. 学术天团背书:13位学者横跨“30后”到“80后”,郭大顺(红山文化泰斗)与新生代考古人的思想碰撞
2. 考古现场还原:200余张高清图片,包括首次公开的石峁玉铲出土原貌
3. 文明溯源新范式:物质文化研究法打破文献中心论,让文物自己“开口说话”
4. 当下启示录:从良渚水利工程看生态文明,从玉器贸易网悟文化传播——历史照进现实的明镜

---

? 五、玉照古今:当我们在读玉时,我们在思考什么?
合上这本玉色生香的大书,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星光仍在眼前流转:
- 何为“中国”?书中石峁玉铲与何尊铭文的时空对话,让我们读懂“多元一体”的深层密码
- 何以传承?从良渚玉琮到奥运奖牌,玉文化完成从神权到人文的创造性转化
- 何谓永恒?当三星堆青铜面具的斑驳遇见凌家滩玉人的温润,物质与精神的辩证法跃然眼前

正如叶舒宪在序言中所言:“读懂一块玉,就是读懂中国人灵魂深处的精神原乡。”这部兼具学术深度与叙事美感的作品,不仅重构了中华文明史,更在全球化时代为文化认同提供了最温润的黏合剂。当你在博物馆凝视那些穿越千年的玉器时,或许会突然听见文明基因的召唤——原来我们血液里流淌的,不只是黄河长江,还有那万年不绝的玉脉精魂。

---

良渚,“玉成中国”的关键节点 叶舒宪、刘斌对谈回顾
从玉文化读懂中国,《玉成中国》讲述万年玉礼传承
《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淮安市人民检察院
“玉文化天团”讲述玉文化万年交流往事
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txt下载 - 品质读书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