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Reference Guide to Christian Missionary Societies in China: From the Sixteenth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传教士如何塑造中国近代史?一部跨越四百年的权威指南

一、解码传教密码:一部横跨四个世纪的史诗级档案库
《Reference Guide to Christian Missionary Societies in China》犹如一柄打开中国近代文明碰撞史的金钥匙,由著名汉学家狄德满(R. G. Tiedemann)执笔,2009年由学术出版界泰斗Routledge推出。这部厚达600页的巨著,首次系统梳理了自1552年方济各·沙勿略登陆广东至20世纪中叶,四百余年间在华活动的基督教差会档案。书中收录的327个传教组织档案,覆盖了从葡萄牙保教权时期的耶稣会到近代美国福音派差会等多元谱系,堪称研究中西文明对话的"活化石"。

书中独创性地采用"差会-区域-人物"三维编目法,将散落于里斯本、罗马、伦敦等全球12个档案馆的原始文献,编织成可检索的历史网络。读者不仅能查阅到"伦敦会"在华中地区的医疗传教记录,还能追溯"内地会"戴德生家族三代人在浙江的足迹。这种突破地域限制的史料整合,使得本书成为哈佛燕京学社推荐的首选工具书。

二、文明碰撞的X光片:内容架构中的历史密码
全书采用编年体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框架,五大核心板块构成精密的知识矩阵:

1. 时空经纬(1552-1953)
以沙勿略殉道、礼仪之争、庚子教案等28个历史节点为锚点,揭示传教活动与明清海禁政策、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等重大事件的蝴蝶效应。其中对1900年华北地区传教站分布图的复原,直观展现了宗教网络与殖民势力的地理叠合。

2. 差会基因图谱
将327个传教组织按国别(葡萄牙、法国、英国、美国)、教派(天主教修会、新教差会)、功能(医疗、教育、文字)进行谱系学分类。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第14章对"隐形差会"的考据——那些未公开注册却深度参与中国事务的宗教团体。

3. 文化工具箱
附录包含传教士发明的26种方言注音方案、43所教会大学的建校章程、以及《万国公报》等138种教会出版物的创刊数据。书中披露,传教士曾创造过7种少数民族文字,这项文化工程的影响至今仍在西南地区可见。

三、历史现场的声纹采集:穿越时空的对话实录
"每个差会的年度报告都是加密的时代日记",书中摘录的原始档案充满张力:
- 1877年内地会年报记载:"在山西,我们用《三字经》的韵脚重写赞美诗,老秀才们开始驻足聆听"
- 1900年美部会紧急通讯写道:"暴民焚毁了药房,但病人们次日清晨仍来求诊,我们在废墟上继续包扎伤口"
- 1934年燕京大学筹建备忘录显示:"司徒雷登坚持礼拜堂要采用庑殿顶,他说飞檐翘角能让上帝更理解中国人的祈祷"

这些未经修饰的历史原声,构成了理解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密码本。正如狄德满在导论中强调:"传教士既是西方文明的载体,也是中国现实的转译者,他们的矛盾性正是现代性降临的阵痛记录"。

四、知识考古者的藏宝图:多维度的研究价值
对历史研究者而言,本书堪比专业领域的"北斗系统":
1. 史料勘矿指南:详细标注各差会档案的馆藏地、编号规则及数字化进度
2. 学术争议地图:梳理了"文化侵略论"与"现代化推手论"的57个核心论争点
3. 跨学科接口:标注了可延伸至医学史(教会医院网络)、语言学史(方言罗马化)、女性史(女传教士群体)等12个研究方向的线索

书中特别设立"被遗忘的中间人"章节,还原了300余名中国助手的生平。这些协助翻译《圣经》的本地文人、管理教会医院的华人医师、培训传教士的方言教师,构成了文化中介的灰色地带。

五、文明对话的现代启示录
当我们在杭州的司徒雷登故居前驻足,或使用威妥玛拼音查询古籍时,本书揭示的历史脉络便显现出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
- 全球化从来不是单向输出,传教士带来的地球仪推动了中国人的世界观革命,而《论语》拉丁文译本同样重塑了欧洲启蒙运动
- 文化传播存在"创造性误读",利玛窦将上帝译为"天主"时的妥协智慧,至今仍是跨文明对话的典范
- 现代化进程充满悖论,教会医院引进麻醉技术减轻了手术痛苦,但手术刀也常被视为殖民权力的延伸

书中第22章记录的个案极具启示:当挪威传教士在怒江峡谷推广马铃薯种植以解决饥荒时,意外创造了今天云南人餐桌上的"洋芋"文化。这种超越宗教范畴的技术传播,恰是文明交流复杂性的绝佳注脚。

六、打开历史迷宫的密钥
这部荣获亚洲研究协会年度工具书奖的著作,虽学术性较强,但狄德满的叙述充满人文温度。他建议读者"带着地图旅行":先浏览全书的时间轴概览,再沿着某个特定差会(如开创华西教育的英美会)或某位传奇人物(如创办《中西闻见录》的丁韪良)的线索深入。书末附带的差会名称中英对照表、中国旧地名转换指南等工具,大幅降低了阅读门槛。

对于非专业读者,不妨从第七章"意外的遗产"入手,这里记载了传教士对中国现代性的23项间接贡献:从商务印书馆的创立、盲文系统的引入,到首次人口普查方法的试验。这些鲜为人知的"副作用",恰恰构成了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维度。

---

Reference Guide to Christian Missionary Societies in China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