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填补空白的思想遗产:《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济学文选》的学术突围与思想启示
## 核心思想:重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代性坐标
《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济学文选》以**批判理论为方法论根基**,通过对马克思《资本论》的深度解构,揭示了法兰克福学派学者在20世纪资本主义转型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1]。其核心突破体现在三个维度:
1. **文本阐释的革命性**:突破传统经济决定论框架,将《资本论》视为"未完成的批判体系",在商品拜物教、剩余价值理论等范畴中挖掘哲学批判维度。
2. **现实批判的穿透力**:针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主义等新现象,建立"政治经济学批判-社会病理学诊断"的双重视域。
3. **跨学科研究的典范性**:融合精神分析、文化研究等理论工具,形成独具特色的"社会总体批判范式"。
## 内容架构:两代学人的思想光谱
### 第一编:经典理论的当代激活
- 亨里克·格罗斯曼对《资本论》创作手稿的谱系学考察,揭示马克思方法论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演进
- 弗里德里希·波洛克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预见性分析,奠定法兰克福学派国家批判的理论基石
### 第二编:历史转型的诊断密码
- 弗朗茨·诺依曼解剖纳粹经济体制,展现政治经济学批判在极权主义研究中的解释力
- 阿尔弗雷德·索恩-雷特尔揭示交换抽象与认识论结构的同源性,打通经济学批判与哲学批判的任督二脉
### 第三编:批判传统的薪火相传
- 汉斯-格奥尔格·巴克豪斯对价值形式辩证法的语言学重构,开创"新马克思阅读"运动
- 赫尔穆特·莱希尔特关于马克思体系方法的阐释,为批判理论注入新的方法论活力
### 附录:思想现场的立体呈现
- 1936-1937年研讨实录展现霍克海默、马尔库塞等人交锋资本主义危机的多元视角
- 阿多诺课堂笔记揭示否定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运用轨迹
## 学术价值:三重突破的里程碑意义
1. **文献译介的拓荒性**:首次系统译介波洛克《国家资本主义》、诺依曼《经济与政治》等关键文本,填补国内研究空白。
2. **研究范式的革新性**:打破将法兰克福学派简单归为文化批判的认知定式,还原其政治经济学根基。
3. **思想对话的当代性**:书中关于金融资本、技术统治等问题的分析,为理解数字资本主义提供理论镜鉴。
## 阅读启示:批判精神的当代觉醒
1. **方法论启迪**:学习如何将文本细读与历史分析相结合,在经典著作中激活当代问题意识。
2. **现实关怀训练**:培养从经济现象透视权力结构的批判能力,拒绝沦为"专业白痴"。
3. **理论创新示范**:领会跨学科研究的艺术,在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的交叉地带开掘思想空间。
这部文集不仅是一部学术文献的汇编,更是一面照见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明镜。当我们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征程中,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转化实践,为如何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提供了鲜活样本。正如编者在序言中所言:"批判理论的真正生命力,在于它永不停歇的自我批判品格"——这或许就是本书留给当代学人的最深切启示。
[1] 新见文丛·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济学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