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法庭上的妇女: 晚清民国的婚姻与一夫一妻制

被遗忘的法庭抗争史:晚清民国女性如何用法律撕开男权铁幕?

一、一部颠覆性别史认知的开拓之作
《法庭上的妇女:晚清民国的婚姻与一夫一妻制》以581份珍贵法庭档案为手术刀,首次系统解剖了中国近代转型期最隐秘的性别战场。这部由陈美凤教授与赵珊博士联袂打造的学术力作,将法学实证研究与性别理论熔铸一体,在泛黄卷宗里发掘出被历史尘埃掩埋的女性抗争群像。当我们将目光投向1912-1949年司法审判的微观现场,看到的不仅是妻妾名分的法律博弈,更是现代婚姻制度破茧重生的完整图谱。

二、三重维度解码法律变革密码
1. 制度解构:从"半婚"到"通奸"的概念嬗变
本书揭示了一个颠覆性事实:民国立法者通过"概念置换"策略,将纳妾从清代的合法"半婚"关系,逐步重构为国民党时期的"通奸"行为。这种术语的偷梁换柱,既规避了直接承认妾制合法性的伦理困境,又为保护弱势女性开辟了司法救济通道。

2. 法庭博弈:581场微型性别革命
在南京高等法院第437号卷宗里,23岁的侍妾王氏以"家庭暴力致流产"诉请离异,法官突破《民律草案》限制,创造性援引"公序良俗"条款判决赔偿。类似案例构建起司法实践中的"影子权利体系",展现基层法官在法理与人道间的精妙平衡。

3. 观念裂变:舶来概念的本土化悖论
当西方"一夫一妻制"遭遇中国宗法传统,产生的不是简单取代而是概念异变。书中指出,1926年大理院第1443号解释例中,"夫妻平等"被诠释为"嫡庶平等",这种中国式解读既瓦解了多妻制的法理基础,又维系了家族财产的整体性。

三、浸透血泪的法庭抗争实录(内容纲要)
1. 制度考古:梳爬1644-1911年妾制法律地位的渐变轨迹
2. 案例图谱:家暴、财产、抚养等8大类诉讼的量化分析
3. 法官心证:78份裁判文书中的自由裁量权实证研究
4. 话语争夺:报刊舆论与法庭辩论的交互影响
5. 制度分娩:1950年《婚姻法》的前传故事

四、穿透时空的智性光芒(经典论断)
> "纳妾含义的嬗变史(半婚→通奸→重婚),实则是现代国家将身体规训权从宗族收归国有的隐秘进程。" —— 第三章《法律移植的中间形态》

> "那些在法庭上据理力争的妾室,无意中成为了平权运动最先锋的实践者。她们对个人权利的朴素主张,比任何启蒙话语都更具解构力量。" —— 第五章《微观抗争的宏观意义》

五、为什么必读这部学术侦探小说?
1. 史料开掘:首次披露北平、南京、上海等地尘封司法档案
2. 方法论创新:开创"微观法律社会史"研究范式
3. 现实映照:为当代彩礼纠纷、事实婚姻等争议提供历史注脚
4. 叙事张力:学理深度与人性温度的精妙平衡

六、当我们在读婚姻史时,我们在思考什么?
掩卷之际,那些曾在法庭上孤身抗争的身影渐次清晰:为争取抚养权连续上诉四次的李氏,凭借记忆默写出完整家产清单的张氏,用《妇女杂志》观点自我辩护的赵氏...她们在法槌起落间撕开的制度裂缝,最终汇聚成冲垮千年妾制的时代洪流。这部著作不仅重写了女性解放史的时间线,更启示我们:真正的社会变革,往往始于边缘群体的"违规"实践。

法庭上的妇女 - 图书 - 豆瓣
法庭上的妇女:一部中国纳妾法律史的开创之作-腾讯新闻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