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匿名作家在疫情中开口:我们为何必须改造语言?
——解码埃莱娜·费兰特《页边和听写》的文学密码
---
一、一场“隐身者”的文学告白:疫情中的思想共振
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2020年,意大利匿名作家埃莱娜·费兰特以独特方式完成了一场文学突围:她接受博洛尼亚大学“埃科讲堂”邀请,以四场由他人代读的演讲(《痛苦和笔》《蓝宝石》《历史和我》《但丁的肋骨》),将私人阅读史与公共写作伦理交织,回应了疫情时代对语言的集体焦虑。这部名为《页边和听写》的演讲集,既是费兰特对自身创作基因的解码,更是一份关于“如何以文学对抗虚无”的思想宣言。
书中,费兰特罕见地撕开“那不勒斯四部曲”的叙事帷幕,直陈写作背后的哲学命题:“我们使用的语言从未真正属于自己,写作的本质是改造语言的暴力。” 她以疫情为镜,揭示现代社会中语言的贫瘠与虚伪,并借但丁、斯泰因、巴赫曼等经典作家的精神遗产,为当代写作开出一剂解药。
---
二、重构语言的四重奏:内容纲要与思想核心
1. 《痛苦和笔》:写作是一场语言的起义
费兰特以艾米莉·狄金森的诗句为引,提出“说出事情的原本”这一核心命题。她揭露日常语言如何被权力与偏见腐蚀:“当我们说‘家庭’时,那些被殴打的妻子、沉默的女儿就消失在修辞的褶皱里。” 写作因此成为对抗语言暴力的武器——正如格特鲁德·斯泰因用重复句法打破逻辑霸权,费兰特主张作家需像“巫医”般重新调配词语的毒性。
2. 《蓝宝石》:在男性传统中寻找女性语法
通过解读英格博格·巴赫曼的小说,费兰特剖析文学史中女性声音的困境:“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角色,往往是被语言切割后的标本。” 她以《蓝宝石》中破碎的叙事结构,示范如何用“不完美的句子”重构女性经验:当女主人公的独白被电话铃声、婴儿啼哭不断打断时,恰恰再现了现实中女性思维的真实节奏。
3. 《历史与我》:书写个体即颠覆宏大叙事
借伊塔洛·斯韦沃的《泽诺的意识》,费兰特质疑线性历史的合法性:“官方史书是胜利者的纪念碑,而小说家的使命是收集裂缝里的尘埃。” 她提出“必要的另一人”概念——只有当他者的目光介入,个体的记忆才能挣脱私人日记的封闭性,成为公共历史的解毒剂。
4. 《但丁的肋骨》:贝雅特丽齐的现代性启示
在附录的但丁研讨会上,费兰特完成了一场惊人的文学考古:“但丁从肋骨中创造贝雅特丽齐,不是对《圣经》的模仿,而是对男性传统的背叛。” 她指出,但丁将神圣女性从宗教符号还原为血肉之躯的过程,恰如当代作家必须完成的使命:在父权语言的废墟上,重建属于女性的诗性空间。
---
三、照亮黑暗的句子:值得刻进书桌的经典名句
1. “我们必须顽强工作,对我们所继承的糟糕的语言进行改造。” ——这是全书的思想基石,也是费兰特对写作者的终极召唤。
2. “贝雅特丽齐不是但丁的缪斯,而是他必须跨越的深渊。” ——颠覆传统文学史叙事的宣言。
3. “写作时,我常感觉自己像在暴风雪中织网——既要捕捉风的形状,又要防止自己被卷走。” ——对创作困境的绝妙隐喻。
4. “痛苦不是写作的燃料,而是语言的炼金术士。” ——来自读者笔记的共鸣,揭示了书中的核心美学观。
---
四、为何要读这本书?——六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1. 窥探匿名神话的裂缝:作为始终拒绝露面的作家,这些演讲是解码“费兰特现象”的终极密钥。
2. 疫情时代的文学诊疗:当社交隔离加剧语言腐败,书中提供的“语言改造方案”具有现实疗愈价值。
3. 经典重读的颠覆视角:从但丁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费兰特撕碎了文学史教科书的既定结论。
4. 女性写作的方法论革命:她证明“女性视角”不是题材标签,而是重构语言系统的哲学实践。
5. 创作焦虑的解压指南:关于写作瓶颈、自我怀疑的坦诚讨论,堪比一本“作家心理自救手册”。
6. 思想的浓缩爆发力:全书仅200余页,却密集程度堪比学术专著,每页边缘都值得写满批注。
---
五、读后启示:当语言成为我们的避难所与战场
1. 写作是“词语的越狱”:费兰特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习以为常的词语都暗藏意识形态陷阱。当她说“母亲”这个词时,既指血缘纽带,也指向社会规训的锁链——作家必须不断打破词语的固化外壳。
2. 在传统中背叛传统:书中反复出现的但丁、狄德罗等“父辈作家”,不是用来膜拜的纪念碑,而是需要对话(甚至对抗)的镜像。这种“弑父式传承”,为当代创作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3. 疫情书写的另类范式:不同于直接描写灾难的“疫情文学”,费兰特选择解构疫情背后的语言危机——当社交隔离切断身体接触,被异化的语言如何加剧了人类的孤独?
4. 匿名性的哲学隐喻:费兰特坚持隐去真身的行为,恰与其文学观形成互文:真正的作家应如“语言中的游牧民族”,不被身份标签束缚。
---
六、结语:一部值得放在枕边的“文学圣经”
《页边和听写》像一盒多重密钥:对普通读者,它是进入费兰特文学宇宙的导览图;对写作者,它提供了一套对抗语言异化的工具箱;对思想者,它提出了“词语是否可能抵达真实”的终极追问。当费兰特在演讲中宣称“文学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语言实验”时,她不仅定义了自己的写作,也为所有困在词语牢笼中的现代人,点燃了一支火把。
> “读这本书时,我仿佛目睹了一场词语的核裂变——那些被用滥的成语在费兰特笔下重新发光,陈旧的比喻碎成尘埃,新的语言物种正在诞生。” ——某豆瓣读者笔记
---
参考资料
页边和听写 - 图书 - 豆瓣
《页边和听写》:费兰特的四场文学巡礼,溯源文学创作的起点
揭秘本世纪文坛最大公案!这本书带你“寻找天才女友埃莱娜”
写作讲稿 - 页边和听写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