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宋宴

穿越千年的舌尖风雅:一本《宋宴》,尝尽大宋的烟火与诗情

一、当古籍遇见灶台:一部饮食文化史的重构
《宋宴》绝非寻常食谱,而是一场以味蕾为舟、穿越千年的人文航行。徐鲤、郑亚胜、卢冉三位学者化身时空摆渡人,从《山家清供》《中馈录》等宋元典籍中打捞出76道风雅食事,让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宋代餐桌重新焕发光彩。正如书中所述:“饮食之味,即世道人心之味”——这席跨越时空的飨宴,既有市井巷陌的烟火气,又藏着文人墨客的笔尖风月。

二、三重奏鸣的饮食图谱
1. 玉盘金盏里的宫廷秘辛
从《文会图》中复刻的“簇饤看盘”,到宋徽宗宴席上的“骆驼蹄”,书中揭开了皇室餐桌的极致讲究。一道“雪霞羹”需取芙蓉花瓣与豆腐同烩,恰如文献记载:“红白交错,恍如雪霁之霞”,将饮食审美推向艺术高度。

2. 竹篱茅舍间的文人意趣
苏东坡“慢著火,少著水”的炖肉秘方,陆游笔下“蟹眼已过鱼眼生”的煎茶技艺,这些散落在诗词歌赋中的美食密码被悉数破译。最令人莞尔的当属杨万里发明的“牛尾狸”——这位大诗人竟将红烧果子狸写成七言绝句,堪称最早的“美食博主”。

3. 瓦肆勾栏中的庶民智慧
书中特别收录的“拨霞供”(涮兔肉火锅),重现了南宋临安城里“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的市井食趣。而寒食节的“子推燕”、除夕夜的“红丝馎饦”,则让今天的读者得以触摸到岁时节令里的集体记忆。

三、八珍玉食里的时空密码
按四季流转编排的章节结构,暗合宋人“不时不食”的饮食哲学:
- 春宴:“金玉羹”用山药与栗子喻“金玉满堂”
- 夏飨:“水晶脍”以鱼冻消暑,晶莹如冰
- 秋席:“满山香”集茱萸、莳萝演绎辛辣美学
- 冬酌:“拨霞供”升腾的热气里藏着火锅起源之谜

书中八大类菜肴(热荤、素菜、冷盘、羹汤、粥面、糕饼、饮料、果子)的考据,佐以《清明上河图》等200余幅宋画图解,构建出立体的大宋美食宇宙。

四、藏在箸尖的文明切片
“一箸落处,千年风起”——《宋宴》最动人处在于将饮食作为解码宋代社会的密钥:
- 商业密码:从《东京梦华录》里的“外卖服务”,到《武林旧事》记载的餐饮行会
- 美学密码:仿官窑冰裂纹设计的“冰碗”,与汝窑天青釉色呼应的茶点
- 科技密码:水磨坊推动的面食革命,温室栽培催生的反季节蔬菜

书中特别考证的“厨娘经济”现象,揭示出宋代已有专业女性厨师群体,她们“十指雪白如玉,刀工细如发丝”,出场费堪比今日米其林大厨。

五、古今对话的饮食启示
当我们在书中读到南宋临安“四司六局”的餐饮服务标准化体系,恍然惊觉现代酒店管理的雏形;那些关于食物保鲜、营养搭配的记载,更暗合当代健康饮食理念。书中复原的“酥骨鱼”制作工艺——用醋焖至鱼骨酥化——竟与现代分子料理的低温慢煮异曲同工。

六、纸上宴席的打开方式
建议读者以三种维度品读此书:
1. 考据派可对照《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延伸阅读
2. 实践派可尝试“蟹酿橙”“莲房鱼包”等复原菜式
3. 冥想派可在“春兰秋菊”的摆盘美学中参悟宋式极简

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言:“我们复原的不只是食物,更是古人对待生活的郑重。”这本豆瓣评分8.9的诚意之作(注:实际评分需核实),恰似一扇雕花槅扇,推开可见千年前的月光落在今天的餐桌。

---

已参考资料
读书 | 《宋宴》:揭开宋代古人餐桌的神秘面纱-手机网易网
《宋宴》:一场穿越千年的美食文化盛宴-手机搜狐网
杏会《宋宴》:作者卢冉还原舌尖上的宋朝-手机搜狐网
借鉴宋宴, 年夜饭吃出新花样-中国科普网
宋宴 (正版)书籍 宋宴 饮食文化中国宋代古籍中的美食 徐鲤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