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清史讲义

穿越三百年迷雾:孟森《清史讲义》为何至今被奉为清史入门第一书?

---

一、一部颠覆认知的清史启蒙经典

孟森先生笔下的《清史讲义》,绝非传统官修正史的复述。这位被尊为“近代清史学科奠基人”的学者,以北大讲台为阵地,用考据学家的严谨与思想家的锋芒,重构了我们对清朝的认知图谱。他既不像《清史稿》般为帝王讳,亦不似民间野史般猎奇,而是以《清实录》《朝鲜李朝实录》等27种珍稀史料为经纬,编织出立体鲜活的三百年王朝画卷。

核心思想之妙,在于打破“满汉对立”的刻板叙事:揭示努尔哈赤创立的八旗制度,实为融合草原部落制与中原官僚制的独特政治实验;剖析康雍乾盛世背后,实为“以汉法治汉,以满法治满”的文化博弈;更在辛亥革命章节中,洞见“制度腐朽先于王朝崩塌”的历史定律。这种穿透表象的思辨力,让全书犹如手术刀般精准解剖王朝兴衰。

---

二、五幕史诗里的王朝密码

全书以“制度演变”为主线,铺陈五大历史剧场:

1. 《开国》:解密“十三副遗甲起兵”神话背后的经济真相——建州女真如何借朝贡贸易完成原始积累,八旗制度怎样从军事组织蜕变为国家机器
2. 《巩固国基》:顺治帝“剃发易服”背后的政治算计,远比民族压迫更复杂。清廷通过服饰制度重构身份认同,实现“武功文治”的政权转型
3. 《全盛》:康雍乾三代帝王教科书般的统治艺术。康熙设立南书房架空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创设军机处终结宰相制,展现集权制度登峰造极的演化
4. 《嘉道守文》:白莲教起义耗费两亿白银的警示录。孟森犀利指出:“平叛军费十倍于明末剿饷,暴露财政体系根本性溃烂”
5. 《咸同之转危为安》:湘淮军崛起预示的可怕逻辑——当国家常备军不堪用时,私人武装集团便成为王朝续命的毒药

---

三、穿透纸背的史家箴言

书中处处闪耀着振聋发聩的史识金句:
- “八旗非制度,实乃活体”——揭示制度设计需随势而变的永恒真理
-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抄没白银八亿两的黑色幽默,戳破官僚系统性腐败的脓疮
- “湘军非清军,实曾家军”:预言私人武装集团对现代国家建构的致命威胁
- “革命党非造反而摘果”:指出武昌起义成功实因“立宪派反水,新军失控,列强观望”的合力作用

这些论断如手术刀般剖开历史肌理,让读者顿生“原来如此”的酣畅淋漓。

---

四、历史照进现实的启示录

读罢掩卷,三大当代启示跃然眼前:
1. 制度生命力在于动态平衡:八旗从“兵民合一”到“寄生系统”的蜕变,警示任何制度都需与时俱进
2. 文化认同决定政权合法性:清朝通过《四库全书》编纂实现“文化驯服”,印证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
3. 改革窗口期稍纵即逝: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早十年是先驱,晚十年成罪人”的政治定律

孟森更在《咸同转危》篇埋下惊世预言:“近代化转型中,器物易改,制度难变,人心最难”。这对当今改革深水区仍具镜鉴意义。

---

五、为何必读这本史学“北斗经”

1. 权威奠基:王钟翰等清史大家均视此书为入门必修,北大历史系沿用八十年的经典教材
2. 史料宝库:独家征引《朝鲜李朝实录》等海外秘档,揭示中朝边境谈判、萨尔浒之战等事件的国际维度
3. 思维锤炼:每章末附考据范例,手把手教读者辨析《清实录》篡改痕迹,培养批判性史观
4. 文采斐然:将“多尔衮摄政”比作“带着镣铐跳舞”,论康熙擒鳌拜谓“少年天子教科书级政治秀”,学术性与可读性浑然天成

---

六、开启你的清史觉醒之旅

翻开这本被钱穆誉为“实证与思辨双峰并峙”的经典,您将获得:
- 破解清宫剧历史谬误的“照妖镜”
- 理解满汉文化融合的“解码器”
- 洞察制度兴衰规律的“时空望远镜”

当您读到“乾隆禁毁书籍总数竟超《四库全书》收录量”时,当您发现“雍正秘密建储制实为应对九子夺嫡2.0版”时,定会惊叹:原来教科书省略了最精彩的部分!此刻不展卷,更待何时?

---

(精品)读《清史讲义》有感 - 道客巴巴
孟森《明清史讲义》:近代明清史学的开山之作|163-手机网易网
清史讲义 - 图书 - 豆瓣
如何客观公允评述清史,可以看看民国时期,孟森先生在北大的授课内容
(历史学)清史讲义.ppt -原创力文档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