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恽寿平花鸟扇面/南山册页

柔美秀雅间,遇见中国花鸟画的极致美学 ——《恽寿平花鸟扇面/南山册页》品鉴指南

---

一、册页凝香:一部清代美学的微型百科全书
《恽寿平花鸟扇面/南山册页》以8开本精装形式,收录了24幅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恽寿平花鸟扇面真迹。这些创作于1672至1685年间的作品,以「没骨法」技法为骨,以文人雅趣为魂,构建起一个工笔与写意交融的审美宇宙。每幅扇面都如同微型剧场——牡丹含露欲滴,秋菊傲霜而立,虞美人随风摇曳的姿态里藏着「拔出金城玉,酥凝带玉膏」的味觉通感,堪称东方美学「五感交融」的典范。

---

二、笔墨密码:解码没骨画派的三大核心哲思
1. 形神辩证
「惟能极似,才能与花传神」的创作宣言,在《蒲塘真趣》中化作荷叶的脉络肌理:墨色层次多达七重,却始终保持着「似纱非纱」的透明感,印证着画家「形为神之载体」的艺术观。

2. 色彩革命
册页中的《紫藤图》颠覆了传统青绿体系,通过「三矾九染」技法调配出十六种紫色渐变,既符合「随类赋彩」的古训,又创造出「春烟笼紫」的视觉韵律,这种「以当代技法诠释古典意境」的智慧,至今影响着工笔重彩的创作范式。

3. 文人精神
《秋山图》中刻意保留的「飞白」笔触,与题跋「画出西风十二阑」形成互文,将宋代文人画的「墨戏」传统提升到哲学高度。这种「技近乎道」的追求,让方寸扇面承载起「一花一世界」的宇宙观。

---

三、经典重现:册页中的诗画交响
- 视觉诗学
《茶山图》题款「记得西湖秋月里,劈莲曾染指头香」,将触觉记忆转化为色彩语言:莲瓣采用「退晕法」由粉转白,花蕊点染藤黄时特意保留笔触肌理,仿佛能触摸到晨露未晞的湿润感。

- 时空折叠
《春风图》通过「错季并置」手法,让早春红梅与盛夏墨竹共处一画,配合「东君不管人憔悴,又遣春风到草堂」的题诗,创造出「四时同框」的审美奇观,彰显中国画特有的时空自由。

- 物我交融
《丛艳图》中刻意模糊主体与背景的界限,采用「空气透视法」使花丛如雾中浮现,呼应着画论「观物即观我」的主张。这种「主客消融」的意境,在《竹石图》中达到巅峰——竹叶的俯仰向背竟暗合草书笔势,将文人画的「书画同源」理念推向新境界。

---

四、临摹启示:古典美学的当代解码
本书采用原寸调频网印刷技术,将《菊花图》中0.3毫米的叶脉转折、虞美人花瓣上「七分白三分红」的微妙过渡完美再现。建议习画者重点关注:
1. 色阶训练:对照《牡丹图》解析十二层红色渐变配方
2. 水法实验:研究《出水芙蓉》的「积水法」时间控制
3. 构图突围:拆解《秋山图》「之字形」空间布局密码

对艺术史研究者而言,册页中隐藏着解读清初文人圈的钥匙——《竹石图》上王翚的鉴藏印,暗示着「四王吴恽」艺术集团的交流密码;而《虞美人》题诗中的「虞兮」双关,则折射出遗民画家群体复杂的精神世界。

---

五、雅俗之辨:为什么现代人更要读恽寿平
在这个数字影像泛滥的时代,恽寿平「五日一石十日一水」的创作态度恰似一剂解毒剂。《春风图》中那些需要放大镜才能看清的蚜虫触须,提醒我们慢观物的珍贵;《紫藤图》层层罩染形成的「视觉呼吸感」,启示着快节奏生活中的留白智慧。当你在798艺术区看倦了装置艺术,不妨翻开这本画册——那些三百年前的鲜花永远开在最好的时辰,教会我们如何在与物的对话中安放灵魂。

---

台北故宫藏恽寿平册26种之6
苏宁易购商品信息
历代名画//恽寿平绘画作品
孔夫子旧书网商品详情
恽寿平(花卉写生册)/南山册页
恽寿平蔬果、花卉写生、扇面作品赏析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18612002278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