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积分商城
施爱东教授的《蛋先生的学术生存》以独特视角揭示学术行业生存法则,具有深刻的当代价值。这部“社会生态志”将镜头转向学术金字塔基座的学者。作者自喻“厚实的蛋”,诠释学者在师承壁垒和考核机制中的生存困境。书中解构学术神话,指出学术江湖存在师承、成果、身份三
本文围绕《中外服装史》,解码人类衣冠密码,重构文明肌理。全书以时间为经、地域文明为纬,利用考古实物、文献典籍和案例,构建起5000年人类服饰演变史,其“双螺旋结构”实现了东西方服装美学对话。内容架构上,溯源篇解析早期服饰巫术信仰功能,展现制度性对话;盛世
《金枝》由詹姆斯·乔治·弗雷泽耗时五年写就,是“现代人类学奠基之作”,豆瓣评分常年9.0 。开篇以古罗马内米湖畔祭司继任仪式为引,探索人类精神世界。书中介绍了巫术法则,如交感、模仿巫术和禁忌体系,还阐述人类从巫术到宗教再到科学的认知进化轨迹。书中名句富有
《漫邮记:中国文化之美》是诗人谭夏阳历时十四年的文化巨献,豆瓣评分 9.2。该书以新中国成立以来 300 余枚珍稀邮票为载体,突破传统集邮指南框架,将六大文化符号融入其中。书中精妙诠释“国家名片”,指出邮票是流动的美术馆,承载着文化传承与智慧。六大主题分别揭秘
《无尽的盛宴:饮宴人类学与考古学》是一部重写人类文明史的奇书,以跨学科视角剖析38个古代文明的饮宴遗存,揭示宴席是古代社会运转核心。其从多方面展现饮宴奥秘:饮宴运作有三重镜像,一是波斯“国王餐桌”制度实现资源再分配;二是商代青铜器体现身份编码;三是蒙古
罗翔教授新作《法律的悖论》以14个真实案例展开关于法律本质的哲学思辨。核心思想上,指出法律具有不完美性与进化性,面临秩序与自由的永恒角力,这些悖论是维持社会平衡的关键。内容上,“贺某奎基因编辑案”揭示法律面对科技的两难;正当防卫案例体现正义天平的摇摆。
《故事法则》以生物学视角解构民间故事,是一部颠覆认知的“故事基因图谱”。书中提出“生命树模型”,指出故事“结构守恒与形态流变”的特性是民间文学生机勃勃的奥秘。内容涵盖三大板块。一是功能模块拓扑学,提炼核心功能模块、推导叙事语法公式、验证功能可移植性;
《遥望与亲历:一个西方家庭眼中的中国(1887—1950)》以西方传教士家族视角描绘中国近代史。作者程方毅在宾大读书时发掘家族档案,包括书信、日记等。本书核心是“双重见证”,既见证西方家族对中国的观察与参与,也反映中国近代化中“被凝视”的镜像。内容上,从档案
本文是对蔡崇达“故乡三部曲”收官之作《草民》的深度解读。书中以闽南小镇东石为背景,用七篇中短篇小说编织生命史诗。作家以人类学视角刻画市井群像,展现“草民”如碱蓬草般粗粝的生命力和野草哲学的三重境界。书中人物各有故事,台风眼里的赌徒借民间信仰对抗无常;
《乾隆御题 商周玉器》由南京玉之道玉石艺术研究院编撰,以商周玉器为载体揭示华夏文明制度化进程。商周玉器不仅是祭祀礼器,还是权力、伦理与审美的综合符号,从神权象征转化为宗法制度的物化表达,如“六器”体系。该书内容丰富。首章解析经典器型象征意义,如殷墟妇好
孙隆基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自1983年首版后,成为知识界反思传统的启蒙读本。该书以跨文化视野剖析文化现象,提出中国文化将“人”定义为“二人关系”产物,造就“口腔化人格”。书中运用多种显影技术揭示文化基因,如口腔期文明假说、羞耻感驱动系统等;对社会肌体
《不与天下州府同》由黄博教授所著,围绕宋代四川的特殊性展开剖析。宋代四川具有“双面性”,既是“天下粮仓”,又是“动乱渊薮”,其特殊性是中央集权与地域文化碰撞的产物,如“甲午年必乱”谶语体现了中枢与地方的政治博弈。该书从权力博弈、文化基因、社会现象三重
本文围绕詹姆斯?斯科特的《六论自发性》展开介绍,揭示其以无政府主义视角审视日常政治的价值。作者以生活化案例,剖析“自发秩序”与“霸权规训”的博弈。书中核心思想包括解构权力、强调日常抵抗及反思革命。内容从六个维度重构认知,如“违法”正当性、民间智慧逆袭等
《万古江河》是许倬云所著一部读懂中国文明脉络的精神史诗。作者以「江河」为意象构建中国文化演进图景,黄河与长江象征文化交融,此视角让读者跳出帝王将相史观。书中颠覆「华夷之辨」,彰显文化包容性。该书分八部分展现千年文明全景,从文明初曙到现当代,涵盖各时期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是由葛兆光教授带领23位中青年学者完成的三卷本巨著,是打破西方叙事霸权、重构三百万年人类文明史的重要成果。该书以六大关键词为线索,贯穿三百万年文明互动,摒弃“华夏中心论”与“西方中心论”,将各文明视为平等节点。书中从六大维度解构人
本文围绕《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展开,介绍其影响力并阐述从多维度对它的理解及当代启示。1928年伍尔夫在剑桥演讲,随后讲稿结集成经典之作《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豆瓣评分超高。书中,她以敏锐视角捞出被遗忘的女性创作者,揭示女性困境是文明系统性缺陷;提出“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修订本)》由北京大学罗新教授所著,以独特视角颠覆对北魏王朝的认知。该书以四篇论文为基础,虽不足两百页却构筑起学术迷宫。其核心思想在于通过对即位仪式等进行解码,揭示北魏文明交融的特点,如即位仪式暗合突厥宇宙观,延续匈奴神圣符号,与华
《漫长的调查:重走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之路》由青年学者萧易历时五年完成,书中资料珍贵。1939年秋至1940年2月,营造学社在战乱中用173天对川康35县进行古建普查,记录730余处古建、3100余张照片,资料却沉寂80余年。该书采用双重叙事,一条时间线跟随梁思成团队考察
《法庭上的妇女:晚清民国的婚姻与一夫一妻制》是陈美凤教授与赵珊博士的学术力作,以 581 份法庭档案剖析中国近代转型期的性别战场。本书从三重维度解码法律变革密码:制度解构上,民国立法者通过“概念置换”将纳妾从“半婚”重构为“通奸”;法庭博弈中,众多案例构建
本文围绕日本汉学泰斗沟口雄三教授的《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展开介绍:1. 核心思想:该书以“去西方中心论”视角,揭示中国思想体系内部孕育着自我革新火种,存在“内生近代性”。它破除“冲击 - 反应论”,对比中日思想差异,指出中国思想注重动态平衡,还对概念进行流动